日前增程车的老大哥表示争取未来实现月销纯电车2万辆每月,虽然他并未对自家的增程车未来会如何,而从这个说法可以看出他家的车企未来将会逐渐转向纯电技术,这可能代表着增程技术未来将逐渐衰微。
今年8月份的数据显示,纯电车同比增速近三成,而插混微跌,增程下跌一成,而且增程车占整个电车市场的比例只有一成多点,远比纯电车少得多,与同为电混的插混也无法比,凸显出增程其实在电车市场已属于小微市场。
导致增程技术逐渐衰微,在于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今电池的密度已较早期有所增加,而快充技术的升级更是对纯电车极为有利,有车企号称10分钟可以补能500公里,由此推动了纯电车在电车市场取得了主导地位。
电池技术的快速升级,让电混技术处于尴尬境地,本来电动汽车由于带着一块沉重的电池就导致它的车身重量比燃油车高出几百公斤,电混车还要增加燃油发动机、油箱,导致车身更重,据了解这就导致电混车的耗电量比纯电车更高,车身也得做得更大,更重、更大的车身耗电量进一步增加。
电混车此前为了降低车重,选择了低容量电池,导致电池的使用频率增加,降低了电池的寿命,相对来说增程车的电池使用比插混车更频繁,电池寿命会更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此前这类车型普遍选择了慢充技术,如今为了增加电池寿命、降低使用电池频率增加了电池容量,由此电池与燃油发动机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由于燃油发动机占据的空间和重量,增加的电池容量仍然会有限,不好使用更快的充电功率就导致充电时间加长,使用体验差;再说,增加了电池容量,燃油发动机的使用频率大幅下降,正如一些人士所言,可能只有跑长途的时候才会用到燃油发动机,如此长期背着燃油发动机的必要性进一步减弱,那么何不干脆取消燃油发动机呢?
很明显增程车的老大哥估计就是如此考虑的,选择了发展纯电技术,取消了燃油发动机,以免继续在这种技术矛盾中左右为难,当然增程车如今仍然是它重要的收入来源,它不会承认自己已不看好增程技术的前景了。
此外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加速发展,固态电池商用的时间正在加速,一旦固态电池技术商用,就更没必要使用发动机的电混技术了,到那时候增程和插混都没有了机会,如今及早研发纯电技术正是时候。
电池技术在发展,燃油发动机技术也在发展,日前某国产车企就表示自己的燃油发动机热效率已达到48%,这将进一步降低燃油车的能耗,燃油车在国内市场被看衰,但是在海外市场燃油车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这家国产车也正是中国汽车出口第一名,可以预期燃油车在未来相当长时间仍然会有不小的空间。
可以说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将变成燃油车与纯电车的竞争,电混本来就是暂时的解决方案,增程更小众必然会更早被淘汰,这是技术竞争的结果,没有谁能挡得住,至于电车最终能否消灭燃油车,还是由市场给出答案吧,拭目以待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