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唠唠新能源车的电池衰减这档子事儿。最近新能源车那是越来越火,满大街都能瞅见它们跑来跑去。不过呢,买了新能源车的朋友,心里头多多少少都有个小疙瘩,那就是电池衰减。咱都知道,新能源车全靠电池供能,要是电池不给力,那车还咋开得舒心?
就拿我一哥们儿来说吧,前几年跟风买了辆新能源车。刚提车的时候,那叫一个美啊,天天跟我显摆车有多好开,电费有多便宜。可开了没几年,问题就来了。他跟我说,现在这车充满电,跑的里程数越来越少,感觉电池不行了。他就琢磨着,这电池衰减了,能不能找车企索赔呢?这一问,可引出了不少事儿。
现在新能源车的电池索赔,是有明确条款的。得衰减至 70% 以下,而且还得是非人为原因造成的才行。就这俩条件,看着简单,里头的门道可多了去了。先说说这衰减至 70% 以下,咋判断呢?一般车企都有自己的检测标准和流程。你觉得电池衰减厉害,得先去车企指定的售后点检测。这检测设备和方法,咱外行人也不懂,反正就看检测结果。要是检测出来电池容量真低于初始容量的 70%,那算是满足了一个索赔条件。但要是没到这个数,哪怕差那么一点点,不好意思,索赔这事儿,基本就黄了。
我记得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新闻,有个车主也遇到电池衰减问题。他自己感觉车的续航明显缩短,就去找车企索赔。结果车企一检测,说电池衰减没到 70%,不符合索赔条件。车主不干啊,觉得自己车的续航实实在在变少了,怎么就不能索赔呢?双方就这么僵持不下。后来车主没办法,只能自己花钱去外面找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你别说,这第三方检测出来的结果和车企的不一样,显示电池衰减超过了 70%。这下车主拿着第三方检测报告又去找车企,车企才不得不重新处理这事儿。你说这多折腾人啊,就为了一个电池衰减的检测结果,车主费了好大劲。
再说说这非人为原因,更是个容易扯皮的地方。什么叫非人为原因呢?正常使用过程中,电池自然衰减,这肯定算非人为。但要是你使用不当,比如经常过度充电、过度放电,或者在一些极端环境下使用车辆,导致电池受损,车企就会说是人为原因,不给索赔。像有的车主,平时充电就不注意,经常把车开到没电了才想起来充,或者一充就充很久,充满了也不拔。时间长了,电池能不出问题吗?这种情况,车企要是认定是人为原因,车主还真没话说。
我有个朋友就是,他买的新能源车,有时候晚上回家忘了充电,第二天早上着急出门,发现车没电了,就赶紧插上快充,充一会儿就开走。他觉得这样没啥,可时间一长,电池衰减得特别快。后来他去找车企索赔,车企检查完,就说是他充电习惯不好,属于人为原因导致电池衰减,不能索赔。我这朋友后悔得不行,早知道就注意充电习惯了。
其实吧,车企设置这样的索赔条款,也不是完全没道理。电池这东西,本来就是个消耗品,随着使用时间和里程的增加,肯定会有衰减。要是不管什么情况都能索赔,那车企的成本得多高啊。而且,设置这些条款,也是为了让车主正确使用和保养车辆,延长电池寿命。但对于咱们消费者来说,这些条款有时候就显得不太友好。毕竟,判断电池衰减是不是非人为原因,主动权大多在车企手里。咱们车主就算觉得自己是正常使用,可车企要是不认可,咱也没办法。
不过呢,现在也有一些好的趋势。随着新能源车市场越来越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也在不断完善。像一些地方政府,就开始关注新能源车电池衰减索赔的问题,要求车企必须明确电池衰减的检测标准和流程,并且要对消费者公开透明。还有一些第三方检测机构也越来越专业,要是车主和车企在电池衰减问题上有争议,第三方检测报告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总的来说,新能源车电池衰减可索赔这事儿,虽然有条款规定,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咱作为车主,平时还是得多注意正确使用和保养车辆,尽量减少电池衰减。要是真遇到电池衰减问题,也别慌,先了解清楚车企的索赔流程和条款,该检测就检测,要是和车企有争议,也可以考虑找第三方检测机构帮忙。家人们,你们对新能源车电池衰减索赔这事儿怎么看呢?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快来评论区和我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