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硕远咨询:2025年中国车联网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报告共计:30页
2025年中国“电气时代”发展报告核心总结
该报告聚焦中国在清洁能源转型、经济发展挑战与政策应对、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的核心动态,展现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提供动力、设计和融资”转型的关键进程。
中国已确立全球清洁能源领军地位,成为首个“电气国家”。其将大部分创纪录投资投向可再生能源,2025年占全球能源投资的27%,其中70%流向清洁能源,在太阳能、风能和电池技术领域占据全球60%以上的制造产能。过去十年,太阳能光伏组件价格下降80%,助力南亚、东南亚及东非等发展中经济体直接迈向可再生能源时代。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翻倍,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有望达71.5%,大幅替代化石能源。同时,中国在稀土领域拥有显著优势,掌控全球40%-50%的储量和近90%的精炼产能,为清洁能源和数字技术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中国经济面临多重挑战。全球秩序分化背景下,尽管中国出口已向高科技和绿色领域升级,且在发电设备、高端铁路等领域实现高度自主,但贸易保护主义和供应链转移可能使其对全球贸易的依赖陷入“出口陷阱”。国内方面,人口持续减少、青年失业率高企影响消费增长基础,房地产市场调整导致家庭财富缩水,自2021年以来已抑制超3万亿元家庭支出。
应对挑战的两大政策支柱成效显著。一是以人工智能引领生产力提升,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跃升至第十位,与美国在AI领域形成互补优势,前者在研究规模和产业生态上领先,后者则在资本和技术基础设施上占优。研发投入对化工、电子设备等制造业的生产力提升作用明显,研发强度每提高10%,生产力平均提升7%。二是推动经济向国内需求再平衡,通过AI教育改革培养技能人才、拓展服务业就业,若工作时长向主要经济体平均水平靠拢,有望释放大量消费潜力。同时,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举措,将进一步激活国内消费市场。
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新阶段。房地产市场调整虽带来短期压力,但也成为资本市场化改革的催化剂。中国通过绿色金融、大宗商品贸易人民币结算等创新路径推进国际化,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人民币在跨境项目中的使用。同时,持续增持黄金储备并推动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化,构建“黄金-人民币”共生模式,为人民币赢得更多国际信任,逐步提升其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