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平台调整了驾培行业 “线索广告禁投” 管控措施,仅允许开展合规团购类营销。
这则消息让不少靠 “低价引流” 生存的驾校彻底慌了神,而在从业者和有过学车经历的人看来,这并非政策 “突然出手”,而是低价驾校畸形招生模式走向崩塌的必然结局。
01 低价广告的 “钩子”
之前,“1980 元学车”“一个月拿证”“全程无隐形消费” 的口号在短视频平台刷屏。这些看似诱人的低价广告背后,藏着大量 “皮包驾校”的生存套路 —— 它们没有合规的练车场地、没有稳定的教练团队,甚至不用承担教练车维护与保险的成本,本质上只是 “披着驾校外衣的招生中介”。
对它们而言,“低价” 从来不是给学员的优惠,而是勾连客源的 “钓鱼钩子”。要知道,正规驾校光是每月的场地租金、教练薪资、车辆损耗等刚性成本,就早已超过千元报价,所谓 “低价班”,从一开始就是 “赔本的买卖”,而这笔 “亏空”,最终必然要从学员身上 “找补” 回来。
02 切断低价驾校的 “流量生命线”
平台未禁投前,这些不良机构还能靠虚假宣传在流量池里分得一杯羹。它们用 “低价 + 夸张承诺” 放大了部分学员 “唯价格论” 的认知,倒逼正规驾校陷入 “不降价没生源,降价亏成本” 的被动循环。有教练无奈坦言,自己如实报出包含所有服务的 3800 元学费,学员转头就被隔壁 “1980 元低价班” 吸引,可那些选了低价班的学员,最终要么被加收 “练车费”“补考服务费”“打卡费”,要么面临 “约不到教练、练车靠抢、一次只能练 20 分钟” 的窘境,到拿证时算下来,花的钱比正规渠道还多,浪费的时间更是无法衡量。
而此次平台禁投,直接切断了低价驾校最核心的获客路径。过去它们靠买 dou+、做线索广告、造噱头就能轻松招到学员,如今线索广告被全面禁止,既没有实体场地支撑口碑,又拿不出优质服务吸引老学员转介绍,招生立刻陷入 “断档”,生存危机瞬间暴露。
03 正规驾校的 “破局契机”
反观那些坚守教学本质的正规驾校和教练,虽然也面临线上流量渠道收窄的挑战,但平台禁投反而成了它们 “突出重围” 的契机。因为它们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 “花哨的低价广告”,而是能让学员真正学好开车、顺利拿证的专业服务 —— 从透明的收费明细、充足的练车时长,到教练耐心的点位讲解、及时的进度反馈,这些 “看得见、摸得着” 的服务,才是留住学员、赢得口碑的关键。
04 教练的 “教学好帮手”
对想要提升教学效率、给学员更好体验的教练,以及想规范管理、靠口碑站稳脚跟的驾校来说,其实有个实用的帮手能帮上忙 ——超级教练APP。
它里面有同步 2025 年驾考新规的科一科四理论题库,每道题都配速记口诀和易错解析,能帮学员高效刷题;还有科二科三金牌教练实拍的技巧视频,从倒库看点到科三灯光操作,细节讲得清晰易懂,能辅助教练做好教学,也让学员练车更有方向。有了这样的工具辅助,既能减少教学沟通成本,也能让学员感受到专业与用心,自然更容易积累好口碑。
平台禁投不是驾培行业的 “末日”,而是对畸形模式的 “刮骨疗毒”。低价驾校的困境早已注定,它们依赖的流量泡沫一旦破裂,便无以为继;而那些沉下心做服务、靠专业赢信任的教练和驾校,只会在行业洗牌中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