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创效
- 河北鑫达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成本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降本增效”早已不是一句停留在纸面上的口号,而是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命题。它呼唤着每一位员工的智慧与行动,体现在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在鑫达原料厂,一场由厂部领导率先垂范、深入贯彻公司降本增效思想的生动实践,正从一个个看似微小的技改创新中绽放光彩。
在原料厂的生产线上,料仓篦子犹如一道“守门员”,承担着过滤与支撑的重要角色。然而,长期的磨损与冲击,使得部分篦子出现了严重的损坏,不仅影响正常生产,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若按常规处理,整体更换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面对这一问题,维修车间主任刘小永没有简单地选择“一换了之”。在厂部领导降本增效思想的指引下,他迅速组织车间技术骨干,成立攻关小组,决定对损坏的料仓篦子实施修旧利废。
经过仔细勘察,他们发现篦子约有30%的面积损坏严重,但整体结构依然稳固。一个“挖补修复”的方案应运而生:维修人员精准操作,使用气割工具将无法再用的损坏部分小心割除,随后,他们找来一块库存的、尺寸为3米*2米、厚度16mm的钢板“边角料”。这块原本可能被闲置的钢板,在维修人员的巧手下,经过精确测量、切割、焊接,被完美地嵌入篦子的缺损部位。
整个过程,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裁缝”,为一件旧衣打上了结实而美观的补丁。没有采购新件,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现有资源。
就是这样一个聚焦现场、着眼细微的改造,成果却令人欣喜。经过修复的料仓篦子恢复了全部功能,性能稳定可靠。经核算,此举每月可为企业创效约7200元!这不仅仅是直接节省了更换新篦子的材料采购成本,更包含了减少设备停机时间、保障生产连续稳定运行所带来的间接效益。
然而,其意义远不止于这看得见的数字。刘小永和他的团队所展现的,是一种“变废为宝、点滴节约”的智慧,是一种“敢于动手、善于创新”的担当,更是将公司降本增效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生动体现。它告诉我们,降本增效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蕴藏在我们身边每一次精打细算的设计里、每一次对旧物的巧妙利用中、每一位员工立足岗位的匠心坚守上。
这块完成了“接力”的钢板,不仅补在了料仓篦子上,更“焊”在了企业精益管理的根基上。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鑫达人直面挑战、厉行节约的优良作风,也彰显了基层团队强大的执行力和创造力。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降本增效的宏大叙事,正是由这样一个个微小的改进、一份份自觉的节约累积而成。维修车间这次成功的修旧利废实践,为我们树立了标杆,也吹响了行动的号角。
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从我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颗螺丝钉做起,用心发现每一个降本环节,用力挖掘每一个增效潜力。相信当每一位鑫达人都成为降本增效的践行者和创新者时,我们必将汇聚起磅礴的力量,推动公司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关于本文
撰稿/刘思佳
审核/张健桥
编辑/刘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