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成本高、举证难:上汽大众失速车主面临的现实困境
创始人
2025-11-16 06:07:52
0

引言:时速 120 公里的 “死亡瞬间”—— 一场席卷全国的汽车安全危机

2025 年秋,一场突如其来的集体维权风波,让百年车企上汽大众陷入舆论漩涡。从京沪高速到沪昆高速,从 SUV 到轿车,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型,近万名上汽大众车主陆续反映:车辆在高速行驶中突发 “动力中断”,发动机转速骤降、油门失灵,仪表盘报警灯乱闪,在时速 100-120 公里的车流中,如同 “脱缰的野马” 失去控制。

“当时身后是大货车,我猛踩油门没反应,只能眼睁睁看着车速从 110 降到 30,差一点就被追尾!” 河北车主张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在汽车投诉平台、社交媒体、维权群中,类似的 “高速惊魂记” 不断涌现,涉及途观 L、帕萨特、朗逸、ID.4 X 等多款主力车型,购车时间跨度从 2022 年至 2025 年,覆盖燃油、混动、纯电三大动力类型。

这场被车主称为 “致命缺陷” 的失速危机,不仅打破了上汽大众 “德系品质” 的神话,更暴露了车企在质量管控、售后响应、危机处理中的多重漏洞。数万车主的维权之路充满艰辛:4S 店推诿塞责、厂家敷衍了事、检测结果 “语焉不详”,原本用于家庭出行、商务通勤的交通工具,沦为悬在头顶的 “安全炸弹”。本文将通过实地走访、车主访谈、技术拆解、行业分析,还原这场维权风波的全貌,探寻失速背后的真相,追问企业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第一章:蔓延的 “失速噩梦”—— 从个案到群体,覆盖多车型多动力

1. 燃油车阵营:途观 L、帕萨特成 “重灾区”,失速场景高度相似

在众多投诉车型中,上汽大众途观 L 和帕萨特的燃油版车型堪称 “失速重灾区”。截至 2025 年 11 月,仅车质网就收到相关投诉超 3000 起,投诉量连续三个月位居合资中型 SUV / 轿车榜首。

北京车主刘女士 2024 年 5 月购买的途观 L 330TSI 两驱版,在行驶至 8000 公里时首次出现失速。“那天在京港澳高速上,我正以 110km/h 的速度行驶,突然感觉油门踩空,发动机转速从 2500 转掉到 1000 转,车速直线下降,仪表盘上‘发动机故障灯’和‘EPC 灯’同时亮起。” 刘女士回忆,当时她迅速打开双闪,在紧急车道停车重启后,车辆恢复正常,但后续两个月内,类似情况又发生了 3 次,其中一次发生在隧道内,险些造成追尾事故。

与刘女士有相同遭遇的,还有上海车主王先生。他的 2023 款帕萨特 380TSI 旗舰版,在高速行驶中多次出现 “动力中断”,4S 店先后进行了 3 次检测,更换了火花塞、燃油滤芯、传感器等部件,但问题始终未解决。“每次去 4S 店,工作人员都说是‘偶发故障’‘油品问题’,让我再观察观察。可高速失速不是小事,万一出了事故,谁来负责?” 王先生的质疑道出了众多车主的心声。

记者梳理投诉信息发现,燃油车失速场景呈现高度一致性:多发生在高速匀速行驶(80-120km/h)或急加速时,表现为油门失灵、转速骤降、故障灯亮起,重启后症状暂时消失,但极易复发。涉及的车型集中在搭载 EA888 系列 2.0T 发动机和 DQ381 双离合变速箱的版本,购车时间多在 2022 年之后,部分车辆行驶里程仅 3000-5000 公里,属于新车范畴。

2. 新能源车型:ID. 系列 “触电” 失速,电池与电控存疑

除了燃油车,上汽大众 ID. 系列纯电车型(ID.4 X、ID.6 X、ID.3)也陷入 “失速门”。与燃油车不同,纯电车型的失速更为突然,往往伴随 “动力瞬间切断”,毫无预兆。

深圳车主李女士 2024 年 10 月购买的 ID.4 X,在一次高速自驾中突发失速。“当时车速 105km/h,正准备超车,突然感觉车辆失去动力,仪表盘显示‘动力系统故障’,车辆自动切换到‘跛行模式’,最高时速只能达到 20km/h。” 李女士说,当时她身处高速快车道,后方车辆纷纷避让,场面十分危险。更让她气愤的是,车辆拖到 4S 店检测后,厂家给出的结论是 “软件偶发异常”,升级系统后即可解决,但升级后仅 1 个月,失速问题再次发生。

据 ID. 系列车主维权群统计,截至 2025 年 11 月,全国已有超 1500 名 ID. 系列车主反映车辆存在高速失速问题,部分车型还出现了 “低速行驶中动力中断”“充电后无法启动” 等衍生问题。有车主拆解车辆后发现,ID. 系列采用的大众 MEB 平台电控系统存在设计缺陷,当车辆高速行驶时,电池管理系统(BMS)与电机控制器(MCU)通讯易中断,导致动力输出突然停止。

3. 混动车型:途观 L PHEV “油电双失速”,维权者寥寥却更危险

相较于燃油车和纯电车型的高投诉量,途观 L PHEV 等混动车型的失速投诉相对较少,但问题更为严重 —— 部分车主反映,车辆在纯电模式、燃油模式、油电混合模式下均出现过失速,且失速时无法通过重启恢复动力。

杭州车主赵先生的途观 L PHEV,在 2025 年春节高速返乡途中突发失速。“当时车辆处于油电混合模式,时速 115km/h,突然动力全无,仪表盘黑屏,方向盘锁死,我拼尽全力才将车靠边停下。” 赵先生说,车辆拖到 4S 店后,厂家检测了半个月,最终给出 “高压系统故障” 的结论,更换了高压电池包和电控单元,但他对车辆的安全性已完全失去信任,多次要求退车却遭到拒绝。

为何混动车型投诉量较少?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行业分析师表示,混动车型销量本身低于燃油车和纯电车型,且部分车主因 “维权成本高”“担心影响二手车残值” 选择隐忍,导致投诉量未能真实反映问题规模。但从技术角度看,混动车型涉及燃油、电动两套动力系统,失速风险更高,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也更为严重。

第二章:车主的维权困境 —— 推诿、拖延、“踢皮球”,维权之路步步维艰

1. 4S 店:“偶发故障”“车主操作不当” 成通用说辞

面对车主的失速投诉,上汽大众授权 4S 店的处理方式高度统一:先以 “偶发故障”“油品问题”“车主操作不当” 为由推诿,再进行 “软件升级”“更换小部件” 等无关维修,最终以 “无法复现故障” 为由拒绝进一步处理。

广州车主陈先生的途观 L 先后出现 4 次高速失速,4S 店每次都以 “油品不好” 为由搪塞。“我一直加的是 95 号汽油,而且都是在中石油、中石化的正规加油站加油,怎么会是油品问题?” 陈先生要求 4S 店提供检测报告,却被工作人员告知 “检测数据属于厂家机密,不能对外提供”。无奈之下,陈先生自行将车辆送到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结果显示 “发动机控制单元(ECU)存在设计缺陷,导致高速行驶时燃油喷射异常”,但 4S 店和厂家均不认可第三方检测结果,坚持认为车辆 “无质量问题”。

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多地上演。有车主反映,4S 店在维修时故意隐瞒故障真相,将 “动力系统故障” 记录为 “常规保养”,导致车主后续jciedwww.dongguan.gov.cn.sdxinji.cn维权缺乏证据;还有车主被 4S 店要求 “签署保密协议”,承诺不再向媒体或监管部门投诉,否则不予维修或退换车。

2. 厂家:客服 “复读机式” 回应,缺乏实质性解决方案

如果说 4S 店的推诿让车主失望,那么上汽大众厂家的态度则让车主彻底心寒。记者以车主身份拨打上汽大众官方客服电话,客服人员始终重复 “会记录您的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请您耐心等待,我们会在 3-5 个工作日内回复” 等话术,对于失速问题的原因、是否存在批次性缺陷、是否有召回计划等核心问题,均未给出明确答复。

多位车主表示,他们曾多次联系厂家客服,甚至发送了失速时的行车记录仪视频、检测报告,但厂家始终以 “个案” 为由,拒绝承认车辆存在普遍性质量问题。截至 2025 年 11 月,上汽大众仅针对部分 2023 款朗逸车型发布过一次 “软件升级通知”,声称 “可优化发动机动力输出逻辑”,但升级后的车主反映,失速问题并未得到解决,甚至有车主表示升级后失速频率更高。

更让车主气愤的是,厂家在私下处理部分 “难缠” 的车主时,采取 “差异化对待”:对于维权意愿强烈、可能引发媒体关注的车主,提供 “免费保养”“延长质保” 等小额补偿;对于普通车主,则继续拖延敷衍。这种 “息事宁人” 的处理方式,不仅未能解决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越来越多的车主加入维权行列。

3. 监管部门:投诉受理难,维权成本高

在与 4S 店和厂家沟通无果后,许多车主选择向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投诉,但维权之路依然充满阻碍。

一位车主向记者透露,他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后,工作人员要求他提供 “厂家认可的检测报告”,但厂家拒绝出具相关报告,第三方检测费用高达数万元,且检测结果未必能得到认可,让他陷入 “进退两难” 的境地。另一位车主表示,消费者协会在调解时,只能起到 “沟通协调” 的作用,缺乏强制执行力,厂家往往以 “调解无效” 为由拒绝配合,导致调解最终不了了之。

此外,维权的时间成本也让许多车主望而却步。一位北京车主为了维权,先后往返 4S 店 10 余次,请假数十天,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我现在已经身心俱疲,有时候甚至想放弃维权,但一想到高速失速的危险,又觉得不能就这样算了。” 该车主无奈地说。

第三章:失速真相探究 —— 技术缺陷、品控缩水,百年车企的 “质量滑坡”

1. 燃油车失速:EA888 发动机 + DQ381 变速箱 “水土不服”?

为探寻燃油车失速的真相,记者采访了多位汽车工程师和行业专家。据专家分析,上汽大众燃油车的失速问题,主要源于 EA888 系列 2.0T 发动机与 DQ381 双离合变速箱的匹配缺陷,再加上本土化调校不足,导致高速行驶时出现 “动力中断”。

EA888 系列发动机是大众集团的 “明星机型”,但近年来不断曝出机油增多、烧机油、积碳严重等问题。而 DQ381 双离合变速箱则存在 “低速顿挫”“高温保护” 等固有缺陷,当车辆高速行驶时,变速箱控制单元(TCU)与发动机控制单元(ECU)通讯易出现延迟,导致燃油喷射量与变速箱换挡逻辑不匹配,最终引发动力中断。

更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降低成本,上汽大众在国产车型中对 EA888 发动机和 DQ381 变速箱进行了 “减配”:取消了部分传感器、简化了冷却系统、使用了更低成本的离合器片。一位曾在大众汽车工作过的工程师透露,进口版大众车型的 EA888 发动机配备了 “双喷射系统”,而国产车型仅保留了 “单喷射系统”,这导致国产车型的燃油雾化效果更差,更容易出现积碳和动力输出不稳定的问题;同时,国产车型的 DQ381 变速箱离合器片材质较进口版更差,高速长时间行驶时易出现过热保护,进而引发失速。

2. 纯电车型失速:MEB 平台电控系统 “先天不足”

对于 ID. 系列纯电车型的失速问题,行业专家指出,根源在于大众 MEB 平台的电控系统存在 “先天缺陷”。MEB 平台是大众集团专为纯电动汽车打造的模块化平台,但由于研发周期仓促、本土化适配不足,其电控系统在复杂路况和高温、高速等极端条件下,容易出现通讯中断、程序错乱等问题。

具体来说,ID. 系列车型的电池管理系统(BMS)与电机控制器(MCU)采用 “分布式架构”,两者之间通过 CAN 总线通讯。当车辆高速行驶时,CAN 总线传输速率不足,容易出现数据延迟或丢失,导致 BMS 误判电池状态,进而向 MCU 发送 “切断动力” 的指令;同时,MEB 平台的软件系统存在漏洞,部分车型的固件版本未经过充分测试就投入市场,导致车辆在行驶中出现程序崩溃,引发失速。

此外,ID. xjosxwww.foshan.gov.cn.sdxinji.cn系列车型的散热系统设计不合理,高速行驶时电机和电控单元温度过高,也会触发 “过热保护”,切断动力输出。有车主反映,在夏季高温天气下,ID. 系列车型的失速概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这一现象也印证了散热系统存在缺陷的说法。

3. 品控缩水:降本增效背后的 “质量危机”

无论是燃油车的动力系统匹配缺陷,还是纯电车型的电控系统问题,背后都反映出上汽大众近年来在 “降本增效” 压力下的品控缩水。

公开数据显示,2020 年以来,上汽大众的销量持续下滑,从 2019 年的 200 余万辆降至 2024 年的不足 120 万辆。为了挽回市场份额、降低生产成本,上汽大众采取了 “减配降本” 的策略:在车型配置上,取消了部分安全配置(如后排中央头枕、主动刹车功能);在零部件采购上,选择了价格更低的供应商,部分零部件的质量标准远低于国际版车型;在生产工艺上,简化了部分检测流程,导致一些存在质量缺陷的车辆流入市场。

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表示,上汽大众的 “质量滑坡” 并非个例,而是近年来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的普遍现象。随着中国品牌的崛起,合资车企的市场份额受到挤压,为了维持利润,部分车企选择通过 “减配降本” 来降低成本,但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透支了品牌信誉。

第四章:行业影响与反思 ——“德系品质” 神话破灭,汽车安全谁来守护?

1. 品牌信誉受损:上汽大众 “德系品质” 标签遭质疑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合资车企之一,上汽大众凭借 “德系品质”“安全可靠” 的品牌形象,积累了大量忠实用户。但此次失速风波,让上汽大众的品牌信誉遭受重创。

在社交媒体上,# 上汽大众高速失速# #上汽大众质量堪忧# 等话题持续发酵,累计阅读量超 10 亿次。许多网友表示,“以前觉得大众车皮实耐用,现在看来都是错觉”“再也不会推荐身边人买上汽大众了”;部分潜在消费者也表示,会因为失速问题放弃购买上汽大众车型,转而选择中国品牌或其他合资品牌。

汽车行业数据显示,2025 年 1-10 月,上汽大众的销量同比下滑 23.5%,其中途观 L、帕萨特、ID.4 X 等涉事车型的销量下滑幅度均超过 30%。与此同时,上汽大众的品牌溢价能力也明显下降,终端优惠幅度从以往的 2-3 万元扩大至 5-6 万元,但依然难以挽回销量颓势。

2. 行业警示:汽车安全不能 “妥协”,企业责任不容推卸

上汽大众的失速风波,给整个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在新能源转型、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汽车企业不能只追求销量和利润,而忽视了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安全。

汽车安全是底线,任何企业都不能以 “降本增效”“技术迭代” 为由,牺牲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对于车辆存在的质量缺陷,企业应主动承担责任,及时开展调查、召回问题车辆、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推诿拖延、敷衍了事。同时,企业应加强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要充分测试新技术、新平台,避免因 “急于上市” 而引发安全问题。

此外,汽车行业的监管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汽车召回制度主要依赖企业主动召回,监管部门的强制召回力度不足;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有待提升,消费者维权时往往面临 “检测难、举证难” 的问题。对此,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汽车企业的质量监管,建立更严格的缺陷调查和召回制度,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同时,要完善第三方检测体系,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 消费者启示:购车需理性,维权要坚持

对于消费者来说,上汽大众的失速风波也带来了重要启示:购车时不能盲目迷信品牌,要充分了解车型的质量口碑和投诉情况,优先选择质量可靠、安全配置丰富的车型;在车辆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如行车记录仪视频、维修记录、检测报告等),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及时向 4S 店、厂家和监管部门投诉,坚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消费者应理性维权,避免采取过激行为。在维权过程中,可以通过车主维权群、社交媒体等渠道团结起来,形成合力,提高维权效率;也可以寻求媒体帮助,通过舆论监督促使企业重视问题、解决问题。

第五章:维权进展与未来展望 —— 车主坚持维权,监管部门介入调查

1. 车主抱团维权:从 “单兵作战” 到 “集体发声”

面对 4S 店和厂家的推诿拖延,越来越多的车主选择 “抱团维权”。截至 2025 年 11 月,全国已成立多个上汽大众失速车主维权群,总人数超过 5000 人。车主们通过线上交流信息、分享维权经验,线下组织集体维权活动,向 4S 店和厂家施压。

2025 年 10 月,近百名上汽大众车主齐聚上海上汽大众总部,手持 “大众失速,危及生命”“要求召回,保障安全” 等标语,表达维权诉求。此次集体维权活动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多家主流媒体对事件进行了报道,推动了事件的进展。随后,上汽大众官方发布声明,称 “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对车主反映的失速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并表示 “将积极与车主沟通,妥善解决问题”。

2. 监管部门介入:启动缺陷调查,督促企业整改

在舆论压力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正式介入调查上汽大众失速问题。2025 年 11 月初,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公告,称 “已收到大量关于上汽大众多款车型高速失速的投诉,正在对相关车型进行缺陷调查”。公告还表示,一旦确认车辆存在普遍性质量缺陷,将依法督促企业实施召回。

据知情人士透露,监管部门已要求上汽大众提供涉事车型的技术参数、生产记录、检测报告等相关资料,并组织行业专家对失速问题进行技术分析。目前,调查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将于 2026 年 1 月前公布调查结果。

3. 未来展望:期待企业主动担责,还车主一个安全的出行环境

对于此次失速风波,车主们的诉求非常明确:要求上汽大众承认车辆存在质量缺陷,对涉事车型实施全面召回,免费更换存在缺陷的零部件(如发动机控制单元、变速箱、电控系统等),为车主提供合理的经济补偿(如误工费、交通费、车辆贬值损失等),并延长车辆的质保期。

业内人士表示,上汽大众若想挽回市场信任,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主动承担责任。一方面,要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调查,如实披露失速问题的原因和涉及车型;另一方面,要尽快实施召回,为车主提供彻底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的 “软件升级” 或 “小修小补”。同时,上汽大众应加强内部质量管理,完善品控体系,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对于消费者来说,虽然维权之路充满艰辛,但只要坚持下去,就有可能获得合理的解决方案。随着监管部门的介入和媒体的监督,相信上汽大众最终会正视问题、承担责任,还车主一个安全的出行环境。同时,此次事件也将推动汽车行业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安全,促进我国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结语:安全是汽车的 “生命线”,不容任何妥协

汽车作为现代社会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上汽大众高速失速风波,不仅给数万车主带来了困扰和危险,也给整个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无论技术如何迭代、市场如何变化,安全永远是汽车的 “生命线”,任何企业都不能以牺牲消费者安全为代价换取利润。

对于上汽大众来说,此次风波既是危机,也是转机。如果能够主动承担责任,彻底解决失速问题,或许能够挽回部分消费者的信任;如果继续推诿拖延,不仅会失去更多市场份额,还可能面临监管部门的严厉处罚,甚至影响其在中国市场的长远发展。

对于消费者来说,此次事件也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购车时不能盲目迷信品牌,要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在遇到质量问题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我们也期待监管部门能够加强监管,完善制度,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购车环境。

高速失速的 “惊魂时刻”,不应成为车主们的 “日常”。希望上汽大众能够尽快给出一个负责任的答复,让数万车主能够安心出行;也希望所有汽车企业都能引以为戒,坚守质量底线,把消费者的安全放在首位,让汽车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中的 “可靠伙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广汽埃安于11月16日正式推出AION i60,这是品牌首款同时提供增程与纯电两种动力形式的车型,共...
30万智己LS9突袭引爆市场,... 11月4日,智己LS9开启预售,首发两个超级增程版本,分别为52 Ultra版本和66 Ultra版...
10.98万起的SUV 埃安i... 紧凑级SUV再添新成员。 11月16日,广汽AION旗下一款全新紧凑级SUV——AION i60正式...
星光座驾护航光影盛宴:问界M9... 近日,第36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厦门盛大举行,黄晓明、吴慷仁等众多明星的惊艳亮相,让红毯时刻成为万...
长安马自达EZ-60引领质电新... 如何让一款新能源车获得全球市场的认可?答案或许就藏在长安马自达EZ-60的首次公开亮相中,特别是在中...
原创 2... 2026年1月1日,我国将迎来能源领域的重要变革——国七汽油全面上线。作为国六b的升级版,国七汽油不...
原创 保... 曾几何时,保时捷是无数人心中“成功”的代名词。男人梦想着拥有一辆911,女人把卡宴视为人生目标。可谁...
国产PDM系统推荐,和PLM怎... 在当今这个“万物皆可数字化”的时代,制造企业里最令人头疼的事儿,莫过于那堆积如山的图纸、版本混乱的B...
国产PDM系统推荐,不想上全套... 在咱们这个制造业飞速发展的时代,不少企业都遇到了一个“成长的烦恼”。公司规模不大不小,研发团队十几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