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里程碑背后的时代叙事
2025 年 11 月 10 日,武汉云峰工厂的机械臂完成最后一个精准动作,岚图汽车第 30 万辆整车 —— 旗舰 SUV “泰山” 缓缓驶下生产线。阳光下,车身线条勾勒出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的自信轮廓,这款搭载华为 ADS Ultra 智驾系统与三腔空气悬架的旗舰车型,不仅成为首个达成 30 万辆规模的央国企高端新能源品牌见证者,更吹响了东风汽车冲刺年度新能源 100 万销量目标的总攻号角。
从 2021 年首款车型交付到 30 万辆达成,岚图用四年时间完成了高端新能源品牌的 “三级跳”;从 2023 年立下百万销量誓言到 2025 年全力冲刺,东风汽车以两年时间实现了从 “合资依赖” 到 “自主引领” 的历史性转身。这组跨越性数据的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向新能源赛道全面转型的缩影,更是传统央企打破路径依赖、重构发展逻辑的典范。
一、战略重构:东风的 “破” 与 “立”
1.1 从 “东方风起” 到 “百万誓言”
2021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爆发前夜,东风汽车果断发布 “东方风起” 计划与科技创新 “跃迁行动”,确立 “电动、混动、氢动并举” 的技术路线,拉开了全方位转型的序幕。彼时,这家以燃油车和合资业务为核心的老牌央企,正面临 “大船难掉头” 的行业困境:自主品牌占比不足 40%,新能源业务分散在多个子品牌中,缺乏系统性布局。
破局的关键在于 “断舍离”。东风汽车没有选择渐进式改良,而是将新能源业务提升至集团战略核心,通过组织架构改革、资源倾斜配置,实现了从 “被动适应” 到 “主动引领” 的心态转变。2023 年 11 月 10 日,东风汽车在奕派品牌发布会上庄重宣告:“2025 年实现新能源销量突破 100 万辆”,这一目标不仅是数字的承诺,更是对转型决心的公开背书。
1.2 “4+2” 品牌矩阵的构建密码
要实现百万销量,必须构建覆盖全市场的品牌生态。东风汽车通过五年时间,完成了从单一品牌到 “4+2” 业务布局的蜕变:高端市场有岚图,豪华越野有猛士,主流市场有奕派、风神,国民市场有纳米、风行,形成了梯度分明、定位清晰的自主品牌矩阵。
这一矩阵的构建遵循三大逻辑:一是差异化定位,避免内部竞争。岚图聚焦 20-50 万元高端市场,猛士专攻豪华越野赛道,纳米主打 10 万元以下国民纯电,奕派则瞄准主流新能源市场的中高端区间,精准捕捉不同消费群体需求;二是市场化机制赋能,针对自主乘用车板块成立奕派科技公司,赋予团队 “听炮火者决策” 的自主权,仅半年便实现交付量同比大幅增长;三是股改激活活力,2025 年 9 月岚图完成股改更名,为港股上市铺路,实现 “央企资源 + 市场化运作” 的高效融合。
数据印证了布局的成效:2025 年前三季度,东风汽车自主品牌销量占比已达 62%,彻底扭转了 “依赖外资” 的旧印象。在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 2024 年度中央企业品牌建设对标排名中,东风跃居央企第 7 位,连续四年稳居汽车行业榜首,岚图品牌获评中央企业品牌引领行动首批优秀产品品牌。
二、岚图速度:高端赛道的逆袭之路
2.1 从 0 到 30 万的三级跳
岚图的成长曲线堪称中国高端新能源品牌的奇迹。2021 年 8 月,首款车型岚图 FREE 正式交付,开启品牌征程;2024 年,岚图知音作为 “中国新能源车年产第 1000 万辆” 代表车型下线,见证行业里程碑;2025 年 4 月,第 20 万辆整车下线,仅 7 个月后,第 30 万辆泰山正式亮相,刷新了 “高端新能源国家队速度”。
这一速度背后是销量的持续爆发:2022-2024 年,岚图销量复合年增长率达 103.2%,位列中国高端新能源品牌前三;2025 年 1-10 月累计交付同比增长 82%,实现稳健 “九连涨”,10 月单月交付量更是达到 17218 辆,创历史新高。从 10 万到 20 万用时一年,从 20 万到 30 万仅需 7 个月,增长加速度的背后,是产品矩阵的不断完善和用户口碑的持续积累。
2.2 盈利与规模的双重突破
在新能源行业普遍陷入 “规模不盈利” 困境的当下,岚图实现了规模与盈利的同步增长,更显难得。数据显示,其毛利率从 2022 年的 8.3% 大幅提升至 2024 年的 21.0%,2025 年前 7 个月进一步攀升至 21.3%,位居新能源行业第二;2024 年第四季度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2025 年前 7 个月已实现全年盈利,成为行业内最快实现单季度盈利、经营现金流转正的新能源车企之一。
盈利密码在于三点:一是高端定位避开价格战,聚焦 20-50 万元市场,产品覆盖 SUV、MPV、轿车三大品类,成为高端新能源车企中产品矩阵最全面的品牌;二是技术自研降低成本,通过全栈自研核心技术,摆脱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三电系统、智能驾驶等关键部件自主化率超 80%;三是规模效应显现,30 万辆的达成使供应链成本大幅摊薄,生产效率持续提升,云峰工厂与黄金工厂实现平均 63 秒下线一台车的行业领先水平。
2.3 泰山出鞘:技术实力的集大成者
作为第 30 万辆里程碑车型,岚图泰山的下线标志着央国企高端新能源首次在 50 万级豪华 SUV 市场拥有了与传统豪华品牌全面竞争的产品实力。这款定位 “最霸气华系旗舰 SUV” 的车型,集合了岚图五年技术积淀:
截至下线当日,岚图泰山的预售线索量已与爆款车型梦想家相当,成为岚图五款车型中上市前热度最高的车型,为东风冲刺百万目标注入强劲动力。
三、技术底座:从 “跟跑” 到 “领跑” 的核心底气
3.1 “天元智能” 的技术革命
2025 年 4 月上海车展,东风汽车发布 “天元智能” 技术品牌,标志着其技术研发进入 “体系化输出” 新阶段。这一技术品牌涵moguswww.huhehaote.gov.cn.haiqiuzb.cn盖 “三大平台、四大领域”:三大平台包括猛士 MORA 豪华电动越野平台、量子架构纯电平台、DSMA 多能源平台,覆盖从高端到入门的全产品谱系;四大领域则聚焦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安全技术,构建起全栈自研的技术体系。
在核心三电技术领域,东风实现全面自主可控:电池方面,建成 22GWh 电芯、10 万套电池系统、5000 套氢燃料电池生产能力;电驱方面,具备年产 88 万台自主乘用车电驱动总成及 10 万台商用车驱动电机能力;电控方面,实现 42 万套自主控制器和 70 万套 IGBT 量产,纯电驱动迈入 800V 高压平台时代,充电 10 分钟可续航 400km。
3.2 混动与纯电的双线突破
针对不同市场需求,东风汽车形成了 “混动为主攻、纯电为先锋、氢电为探索” 的技术布局。全新马赫电混 PHREV 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突破 48%,刷新行业纪录,搭载该动力系统的奕派 eπ007、岚图知音等车型,在油耗与动力之间实现完美平衡,成为主流市场的销量主力。
纯电领域,量子架构支持 800V 高压快充、全域智能热管理系统,旗下车型续航里程普遍突破 600km,纳米 01 等国民纯电车型凭借 “300km 续航 + 5 万级价格” 的极致性价比,登顶荷兰、新加坡等 40 多个国家的电动车销量榜首。氢电领域,东风已完成第三代氢燃料电池系统开发,功率密度达 4.8kW/L,搭载于商用车车型在武汉、上海等城市示范运营,累计行驶里程超 100 万公里。
3.3 智能网联的生态共建
智能化是东风新能源转型的另一核心战场。通过与华为、百度、腾讯等科技公司深度合作,东风构建起开放共赢的智能生态。岚图泰山搭载的华为 ADS Ultra 智驾系统,是双方合作的标志性成果,其城市 NOA 功能覆盖全国 300 + 城市,实测接管率低于 5%;鸿蒙座舱 5 则实现了车机与手机、智能家居的无缝互联,语音交互响应速度达 0.3 秒,唤醒成功率超 99%。
在自研层面,东风全球创新中心近 600 名研发人员聚焦智能驾驶、车联网等前沿技术,累计申请专利超 1.2 万件,其中新能源相关专利占比达 65%。2025 年发布的 “东风智能驾驶 2.0” 系统,已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在园区、港口等封闭场景的商业化应用,开放道路 L3 级自动驾驶渗透率超 20%。
四、多品牌协同:百万销量的合力引擎
4.1 高端品牌的引领作用
岚图与猛士作为东风新能源的 “双高端” 引擎,分别在豪华主流与豪华越野赛道实现突破。岚图以 30 万辆规模奠定高端新能源标杆地位,1-10 月同比增长 82%;猛士品牌则凭借独特的越野定位,2025 年 1-10 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 197%,猛士 917 成为 30 万以上高端越野 SUV 市场的黑马,出口欧洲市场起售价达 8 万欧元,打破中国品牌在该细分市场的价格天花板。
4.2 主流市场的规模贡献
聚焦主流市场的奕派、风神品牌,成为百万销量的 “压舱石”。奕派品牌自 2023 年发布以来,快速完成产品布局,2025 年 10 月销量突破 3 万辆,同比增长 34.9%,1-10 月累计同比增长 43.6%,首款车型 eπ007 凭借 “无界设计 + 超长续航”,成为 20-30 万元纯电轿车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东风风神则通过 “燃油 + 混动” 双线布局,2025 年 1-10 月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增长 120%,风神 L7、L8 等车型在东盟、南美市场深受欢迎,成为出口主力。纳米品牌作为国民纯电代表,2025 年 1-8 月海外销量超 3.5 万辆,其中纳米 BOX 在拉脱维亚市场份额超过 10%,成为当地最畅销的电动车品牌。
4.3 商用车与合资品牌的协同
东风新能源的百万目标,离不开商用车与合资品牌的协同发力。商用车领域,东风发布 T1 新能源平台,推出 GX 系列电动货车,3 个月斩获印尼 1500 台订单,2025 年 1-10 月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同比增长 85%;合资品牌方面,东风日产、东风本田加速电动化转型,东风日产 N7 作为中国团队自主研发的新能源车型,亮相 2025 东京车展,成为日产面向全球市场的重要技术策源地,树立 “以中国技术反哺全球” 的新范式。
数据显示,2025 年 1-10 月,东风汽车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达 86.3 万辆,完成年度 100 万目标的 86.3%,其中自主品牌贡献 72.1 万辆,合资品牌贡献 14.2 万辆,商用车贡献 9.1 万辆,多品牌协同的效应充分显现。
五、全球布局:从 “产品出海” 到 “生态出海”
5.1 欧洲市场的突破之路
与其他自主品牌普遍深耕中东、南美、非洲市场不同,东风汽车选择以欧洲为出海主战场,走 “高端化、本地化” 路线。2025 年 1-8 月,东风海外销量超 18 万辆,其中欧洲市场贡献 4.8 万辆销量,新能源汽车占比高达 58%。在荷兰市场,DONGFENG BOX 电动车拿下销量冠军;在意大利,东风与当地合作伙伴签订重要订单,全年目标 9000 辆,经销商数量将扩展moguswww.dalian.gov.cn.haiqiuzb.cn至 40 家;年底前,东风汽车还将拓展至法国市场,完成西欧核心市场布局。
5.2 全球化体系的构建
东风的出海早已超越简单的产品贸易,进入 “品牌出海”“生态出海” 的新阶段。目前,东风在海外成立了 7 家营销子公司,完成 100 余项海外适应性开发,30 余款海外车型开发,产品出口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马来西亚,东风 KD 项目落地,实现本地化生产组装,验证了其技术海外落地与全价值链服务能力;在沙特,与 UMA 公司签约拓展中东市场,建立区域研发中心,针对当地气候条件进行产品优化。
技术标准输出是东风全球化的另一亮点。襄阳达安检测中心与 12 国认证机构合作,建立起符合国际标准的测试认证体系,旗下车型无需额外改装即可满足欧洲、东南亚等地区的准入标准。东风日产 N7 在东京车展的亮相,更是标志着东风的技术实力获得全球主流市场认可,从 “中国制造” 向 “中国创造” 跨越。
5.3 文化认同与品牌共鸣
东风汽车的全球化之路,不仅是产品的输出,更是中国文化与品牌价值的传播。国庆期间,非洲友人伊博开着东风风神 L8 带着 “巴铁” 一家人游览中国,中阿卫视驻华记者方浩明专程参观东风汽车博物馆,这些故事成为东风品牌全球化的生动注脚。
在欧洲,东风通过参与巴黎车展、慕尼黑车展等国际顶级展会,举办 “中国设计・全球共享” 主题活动,展示岚图泰山、猛士 917 等车型的东方美学设计,打破西方消费者对中国汽车 “低价低质” 的刻板印象。数据显示,东风在欧洲市场的用户满意度达 92%,复购意向率超 60%,品牌溢价能力持续提升。
六、制造革新:支撑百万目标的硬核实力
6.1 智能工厂的效率革命
在岚图云峰工厂,5G、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车型的混流生产,可满足上万种不同配置车型的订单化生产。工厂拥有 200 多台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率达 95%,车身焊接精度控制在 0.1mm 以内,平均 63 秒即可下线一台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东风一体化压铸工厂更是展现了 “中国制造” 的硬核实力。16000 吨压铸机精准 “绣花”,2 分钟即可完成新能源车底盘一体化成型,相比传统冲压工艺,零件数量减少 80%,生产效率提升 3 倍,车身抗扭刚度提高 50%。目前,东风已在武汉、十堰、广州建成三大新能源生产基地,总产能达 120 万辆,为百万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6.2 供应链的自主可控
面对全球供应链波动,东风汽车构建起 “自主可控、安全稳定” 的供应链体系。在电池领域,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同时布局自有电池工厂,实现核心原材料国产化率超 90%;在芯片领域,与华为海思、地平线合作开发车规级芯片,自主研发的 IGBT 模块已实现量产,摆脱对进口芯片的依赖。
东风还打造了 “供应链数字化平台”,实现供应商、生产、物流、销售全链条信息打通。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前预判零部件需求,将供应链响应速度提升 40%,库存周转率提高 25%。2025 年以来,面对电池原材料价格波动,东风通过供应链协同降本,将电池成本占比从 40% 降至 32%,有效抵御了市场风险。
七、挑战与展望:行稳致远的新征程
7.1 冲刺百万的最后考验
尽管东风新能源销量进展顺利,但要达成年度 100 万目标,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市场竞争加剧,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战持续,部分车企降价幅度超 20%,对东风的定价策略构成压力;二是产能爬坡压力,11-12 月需完成 13.7 万辆销量,平均每月 6.85 万辆,对生产、供应链、渠道提出更高要求;三是海外物流瓶颈,欧洲市场需求旺盛,但海运周期长、港口拥堵等问题可能影响交付进度。
对此,东风汽车采取针对性措施:在终端市场,推出 “限时保价”“置换补贴” 等政策,稳定市场预期;在生产端,实行 “两班倒” 生产模式,优化生产节拍,提升产能利用率;在物流端,与中远海运合作开辟专属航线,将欧洲市场交付周期从 60 天缩短至 45 天。
7.2 “十五五” 的新蓝图
站在 “十四五” 收官与 “十五五” 开局的历史交汇点,东风汽车已制定更宏大的发展蓝图。品牌层面,岚图将完成港股上市,打造 “央国企高端新能源第一品牌”;产品层面,2026-2030 年将推出 50 余款新能源车型,覆盖全细分市场;技术层面,突破固态电池、L5 级自动驾驶、氢燃料电池商业化等关键技术,实现 “全面电动化、全面智能化”;市场层面,海外销量目标占比提升至 30%,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力量。
岚图汽车 CBO 邵明峰表示:“30 万辆是新起点,未来岚图将继续以全栈自研技术为核心,加速产品迭代与用户体验升级,为东风汽车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注入新动力。”
结语:中国汽车工业的转型标杆
岚图 30 万辆里程碑与东风百万销量冲刺,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发展成就,更是中国汽车工业从 “规模扩张” 向 “价值引领” 转型的生动实践。作为老牌央企,东风汽车打破了 “大象转身难” 的魔咒,通过战略重构、技术自研、品牌协同、全球布局,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能源转型之路。
这条道路的核心启示在于:坚守长期主义,不盲目追求短期销量,而是聚焦技术创新与品牌价值提升;坚持自主可控,在核心技术领域掌握话语权,构建起全产业链优势;践行开放合作,与科技公司、供应商、用户共建生态,实现共赢发展。
当岚图泰山驰骋在全球各地,当东风新能源车型走进千家万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汽车巨头的重生,更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坚定步伐。东风的故事告诉我们:传统企业的转型不是颠覆过去,而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坚守中突破。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东风汽车必将以更昂扬的姿态,书写中国汽车工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