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近18%的股价飙涨,2072亿港元市值,超越蔚来、理想——2025年小鹏科技日落下帷幕时,资本市场的热烈反应,不仅是对一款新车或一项技术的认可,更是对其身份标签迭代的投票。
小鹏人形机器人IRON
曾几何时,“汽车新势力”是小鹏最鲜明的注脚,与蔚来、理想一起并称为电动车赛道的“三驾马车”。但如今,当机器人、Robotaxi、飞行汽车与第二代VLA大模型一同出现在其战略蓝图中,一个清晰的结论已然浮现:小鹏的标签,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汽车新势力,而是以物理AI为核心的科技企业。
传统“汽车新势力”的竞争维度,始终围绕交付量、售价区间与服务体验展开,核心仍是“造好车、卖好车”的制造业逻辑。但小鹏正在打破这种认知边界。
在2025小鹏科技日的核心展示中,汽车业务已退居“技术载体”角色,人形机器人IRON的“猫步行走”、Robotaxi的落地规划、飞行汽车的研发进展,共同指向一个更宏大的目标——用AI重构物理世界的交互方式。这种布局早已跳出汽车行业的范畴,与特斯拉的跨界探索形成呼应,但本质上是小鹏摆脱“汽车厂商”身份束缚的主动选择。
最能体现这种转型的,是技术路线的底层逻辑差异。外界曾因小鹏押注纯视觉智驾,将其与特斯拉关联,但事实是,小鹏的技术选择从未局限于汽车场景。
早期其XNGP系统采用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方案,2024年城市NOA已覆盖243城,订阅价仅2万元/年,针对中国“鬼探头”“非标交通标志”等复杂路况的优化精度,甚至超过特斯拉FSD。如今向纯视觉的过渡,更是为了与机器人、飞行汽车的感知系统形成技术协同——用统一的AI算法适配多终端,这是科技企业的生态思维,而非汽车厂商的单点优化逻辑。
在机器人领域,小鹏提出的“车规级”标准更是对传统制造业思维的颠覆。何小鹏发现消费级标准无法支撑机器人量产稳定性后,将汽车制造中严苛的品控体系迁移至机器人生产,这种跨领域技术复用能力,是传统新势力不具备的。
而三颗图灵AI芯片驱动、2250TOPS总算力的硬件配置,以及全固态电池的首发应用,都表明IRON机器人并非汽车业务的附属品,而是与汽车同等重要的核心产品。高盛报告将其与特斯拉Optimus并列为行业标杆,恰恰印证了小鹏在机器人领域的独立话语权。
市场策略的迭代同样服务于科技企业的定位。小鹏用MONA M03主攻10万-15万元入门市场,以近40%的销量占比实现规模效应,这看似是传统新势力的“走量”打法,实则是为AI技术积累海量数据——35.52万辆的年交付量(前10月),构成了物理AI大模型最宝贵的训练样本。
与此同时,首款增程车X9的推出则是为了实现盈利闭环,为机器人、飞行汽车等长期研发提供资金支撑。这种“用汽车业务造血,用科技业务造血”的模式,彻底脱离了新势力依赖融资的成长路径。
资本市场的估值逻辑也随之转变。2072亿港元市值背后,投资者看重的不再是小鹏能卖出多少辆车,而是其物理AI生态的商业化潜力。
顾宏地坦言小鹏暂未获得特斯拉级别的估值认可,但也点出核心差异:特斯拉的估值基于全球品牌溢价,而小鹏的价值在于本土化科技生态的落地能力。
当特斯拉FSD在中国复杂路况下百公里接管率仍达3.8次时,小鹏XNGP的0.8次/百公里表现,恰恰证明了其本土化创新的商业价值。
当然,小鹏的转型仍面临挑战:机器人量产的技术瓶颈、飞行汽车的政策壁垒,以及盈利目标的如期兑现,都是必须跨越的门槛。
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已经走出了“汽车新势力”的同质化竞争红海。何小鹏所说的“跨领域融合的换维度打法”,本质上是在宣告:小鹏的竞争对手不再是蔚来、理想,而是在AI与物理世界结合领域的全球玩家。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
值得小鹏警惕的是,在全面拓展企业边界的过程中,需要防控三方面风险。
其一,跨领域资源分散风险。汽车、机器人、飞行汽车均属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领域,若资源分配失衡,可能导致“样样通却样样松”——既影响汽车业务的品控升级与市场份额巩固,又拖慢新业务的研发落地节奏,此前部分科技企业“跨界败北”的案例已印证此类风险。
其二,技术商业化落地不确定性风险。当前机器人仍处于“演示大于实用”阶段,飞行汽车更是面临空域管理、安全标准等政策空白,若过度依赖远期技术愿景支撑估值,而忽视短期商业回报的兑现,可能加剧企业现金流压力,与“2025年四季度盈亏平衡”的目标形成冲突。
其三,品牌认知模糊风险。从“汽车制造商”向“科技企业”的标签切换,需避免消费者与投资者的认知断层——普通用户可能因企业重心分散质疑其造车专业性,资本市场则可能因业务多元导致估值逻辑混乱,反而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发展,早已从“谁能造好电动车”的1.0时代,进入“谁能用AI重构出行生态”的2.0时代。在这个时代,“汽车新势力”的标签已成为一种局限。
小鹏的价值,正在于它用机器人、AI大模型等布局证明:一家源于汽车行业的企业,完全可以成长为定义未来物理世界交互规则的科技巨头。当股价的短期热度褪去,这种身份标签的彻底迭代,才是小鹏最坚实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