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11月12日消息(记者徐鹏)“十四五”以来,安徽汽车、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分别增长了2倍和15倍……央广网记者今天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安徽已实现从传统农业大省到制造大省、从能源原材料基地到新兴产业聚集地的跨越升级,历史性迈入工业大省行列。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徐鹏 摄)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冯克金在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9%,比全国高2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高于全国2.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领跑长三角和中部。
全部工业增加值达1.42万亿元;规上工业营收由3.8万亿元增加到5.5万亿元,从全国第12提升到第6位,居中西部首位。工业对全省GDP增长贡献率均保持在30%以上,2024年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至41.9%,今年前三季度更是达到46.4%,工业经济的“压舱石”和“火车头”作用愈发凸显。
与此同时,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6.1%,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由40.3%提高到43.6%、占比居全国第3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由12.2%提高到16.1%,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7.8%,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6.2%、创“十四五”以来新高;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由33.5%提高到42.4%,高于全国7.8个百分点。
“十四五”期间,安徽坚持以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主攻方向,“一链一策”促进汽车、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制造强省建设的“产业脊梁”更加坚挺。
“‘十四五’以来,全省汽车、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分别增长了2倍和15倍,今年前三季度我省汽车产量、新能源汽车产量、汽车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冯克金介绍,装备制造产业营收突破1.2万亿、跃居全国第6位,其中高端装备营收占比近五成,工业车辆产销量、国产六轴机器人出货量均居全国首位;电子信息产业营收连跨两个千亿台阶、2024年突破5000亿元,全省DRAM动态存储器芯片产量全球第4、全国第1,液晶面板显示驱动芯片晶圆代工市场占有率全球第1;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3位。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近10%的显示面板,全国约8%的工业机器人、10%的汽车及新能源汽车、15%的家电、20%的光伏组件、30%的光伏逆变器和工业车辆如今都是“安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