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破产预言到月销4万,蔚来熬赢了?
创始人
2025-11-11 05:46:58
0

2025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早就不是“造台车就能卖”的草莽时代了。

价格战打了一轮又一轮,新品牌冒出来又倒下去,消费者从“看参数”变成“看体验”,行业从“拼速度”转向“拼耐力”。

就在大家还在争论“自研芯片值不值”“换电模式能不能长久”的时候,蔚来的成绩单给出了最实在的答案。

10月交付量突破4万台,连续三个月创纪录;全球换电站逼近4000座,加电比加油还方便;三品牌协同发力,从10万级到80万级市场全面开花,甚至摸到了盈利的门槛。

很少有人还记得,这家2014年成立的车企,曾在2019年被贴上“最快今年、最晚明年破产”的标签;更少有人想起,那个十年前在纽北赛道秒杀超跑的EP9,不只是一辆网红跑车,更是蔚来“长期主义”的起点。

2025年蔚来的所有爆发,都不是偶然,而是十年间对纯电路线的不放弃,对核心技术的死磕,对用户需求的不敷衍,对多品牌战略的坚持,最终在这一年集中兑现。

这篇文章不想罗列冰冷的数据,而是想和大家聊聊蔚来2025年那些真正影响行业的大事,以及这些事背后,藏着的中国车企从追赶到领跑的底层逻辑。

虽然它不是完美的,但它用行动证明了,在新能源赛道上,投机取巧走不远,脚踏实地才能赢;跟风模仿成不了,坚持自我才能活。

从“缺芯少魂”到“有芯有魂”的十年长征

2025年新能源行业的竞争,早就不是“堆配置”的游戏了,而是“核心技术话语权”的较量。

很多车企还在依赖外部芯片和系统,陷入“别人卡脖子就停产”的困境时,蔚来已经用十年时间,走出了一条“全栈自研”的硬路。

这一年,蔚来自研的5nm智驾芯片全面落地,900V高压架构全系普及,让“技术主权”不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竞争力。

2025年4月,随着蔚来ET9的正式交付,全球首款量产5nm智驾芯片——神玑NX9031,终于走进了普通用户的视野。这颗芯片不是蔚来一时兴起的产物,而是四年磨一剑的成果,背后是800多名芯片专家的日夜攻坚,是蔚来十年累计超600亿元研发投入的缩影。

可能有人会问,直接买英伟达的芯片不香吗?为啥要花这么多钱自研?

答案很简单,智能汽车的核心是“大脑”,把大脑交给别人,就等于把未来交给别人。

2025年的市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当供应链出现波动时,依赖外部芯片的车企只能被动减产,而蔚来凭借神玑芯片,实现了产能的稳定爬坡。

这颗芯片集成了500亿颗晶体管,单颗算力堪比英伟达Thor-X满血版,更关键的是,它是为蔚来自研的SkyOS·天枢操作系统量身打造的,软硬协同的效率,是“拼凑式”方案永远比不了的。

6月底,搭载神玑芯片的蔚来全系新车,迎来了NT.Cedar/S“雪松”智驾系统的重大更新。这次更新不是简单的功能升级,而是自研硬件与软件的首次深度耦合。

在暗光环境下,车辆能精准识别行人;在紧急场景中,响应速度比之前快了3倍;城市道路的跟车、避让、绕行,已经无限接近老司机的驾驶习惯。这就是技术主权的意义: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给用户带来更安全、更可靠的体验。

十年前,2017年蔚来EP9在纽北赛道刷新圈速纪录,当时很多人觉得这只是“营销噱头”。

但现在看来,EP9其实是蔚来技术基因的第一次亮相。敢挑战全球顶尖水平,敢投入资源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从EP9的碳纤维车身、四电机架构,到如今的神玑芯片、天枢系统,蔚来的技术路线一直没变:不做“拿来主义”,要做“源头创新”。

900V高压架构是蔚来补能效率与灵活性的双向奔赴。

2025年,蔚来全系车型完成了900V高压架构的升级,搭配640kW全液冷超快充桩,实现了“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的补能效率。

但蔚来的聪明之处在于,它没有把宝押在单一补能方式上,而是坚持“可充可换可升级”的生态。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很多车企都在做高压快充,蔚来的优势在哪?

答案是“不妥协”。

对用户来说,补能的核心需求不是“最快”,而是“最方便”。

跑高速想快速补能?换电站3分钟满电出发;市区通勤不想跑换电站?家附近的超充桩10分钟就能续航无忧;长途出行需要更长续航?临时升级长续航电池包就行。这种灵活性,是单一补能方式无法比拟的。

这背后,是蔚来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

十年前,当其他车企还在纠结“续航里程”时,蔚来就意识到,纯电汽车的核心痛点不是“能跑多远”,而是“没电了怎么办”。

2018年,蔚来推出“一键加电”服务;2020年,BaaS电池租用方案落地;2025年,900V高压架构与换电网络形成互补。从始至终,蔚来都在构建一个全场景的补能生态,而不是在某一项技术上“内卷”。

技术自研的底气来源于蔚来近万项专利的长期主义。

截至2025年3月,蔚来的全球专利总数已经超过9900项,平均每天新增近3项专利。这些专利不是躺在抽屉里的“废纸”,而是实实在在落地到产品上的技术:从电池管理系统到换电机构,从智驾算法到车身结构,每一项都凝聚着蔚来的坚持。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么多专利能当饭吃吗?

2025年的市场给出了答案,当价格战打到白热化,很多车企不得不压缩研发投入时,蔚来凭借自研技术实现了成本控制。

神玑芯片让单车成本降低1万元,平台化研发让三品牌共享60%的研发资源,规模效应让零部件采购成本持续下降。

这就是长期主义的回报,短期看投入巨大,但长期来看,技术自研才是最省钱、最安全的路径。

2019年,蔚来陷入资金匮乏、研发停滞的困境,“破产”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候,蔚来也没有削减研发投入,反而坚定了自研芯片、自建换电网络的决心。

现在看来,正是那段艰难岁月的坚守,才有了2025年的技术爆发。

三品牌协同,从高端到大众的全面破局

2025年,蔚来最让人惊喜的不是某一款车型的爆火,而是“蔚来+乐道+萤火虫”三品牌协同发力的格局。

从80万级的豪华旗舰ET9,到30万级的家庭标杆乐道L90,再到10万级的潮流小车萤火虫,蔚来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产品矩阵的全面布局,实现了“规模与利润”的双重突破。

10月40397台的交付量,就是对这个布局最好的肯定。

作为蔚来的核心品牌,2025年的表现依旧稳如泰山。

全新ES8在正式交付后的第41天,就达成了10000台交付,创下40万元以上纯电车型交付破万的最快纪录。

这个成绩有多亮眼?

要知道,在40万以上的豪华市场,竞争的都是奔驰、宝马、奥迪这样的老牌巨头,一款中国品牌的纯电车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足以证明产品力。

除了全新ES8,蔚来ES6更是迎来了第30万台量产车正式下线的重要里程碑。

作为中国品牌30万元以上纯电车型中销量最大、首款产量突破30万台的车型,ES6的成功不是偶然。

从2018年上市至今,它经历了多次迭代,但始终坚守“豪华、舒适、安全”的核心,成为了很多家庭的首选。

截至2025年10月,蔚来品牌累计交付量已经达到779319台,在30万元以上高端纯电市场的份额超过40%,超过了BBAP四个品牌的纯电车型销量总和。

旗舰车型ET9的表现同样亮眼。作为80万元级的豪华纯电轿车,ET9不仅搭载了神玑芯片、天行全主动悬架、线控转向等顶尖技术,更重新定义了豪华的标准。不是堆砌昂贵的材质,而是提供极致的舒适、安全和智能体验。

2025年,ET9进入了全国150家高端体验店,成为了蔚来品牌向上的核心载体,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车企在高端市场的实力。

回望2017年,蔚来首款量产车ES8上市,54.8万的定价让很多人质疑“中国品牌凭什么卖这么贵”。

但蔚来用十年时间证明,中国品牌不仅能做高端,还能做好高端。从ES8到ET9,从“第一个吃螃蟹”到“高端市场标杆”,蔚来用产品力打破了偏见,也为中国汽车品牌的向上之路铺平了道路。

如果说蔚来品牌守住了高端市场,那乐道品牌就是蔚来冲击大众市场的“尖刀”。

2024年5月发布的乐道,2025年迎来了全面爆发。首款车型L90上市三个月累计交付33348台,连续3个月位居纯电大型SUV销量第一;10月交付17342台,创下月度新高。

乐道L90的成功,在于它精准抓住了家庭用户的核心需求。

26.58万元起的价格,让更多家庭能负担得起;可充可换可升级的补能模式,解决了家庭出行的续航焦虑;宽敞的三排空间、丰富的儿童友好配置、顶尖的安全性能,让它成为了家庭用车的“最优解”。

更重要的是,乐道共享了蔚来的换电网络和服务体系。

买乐道,不仅是买了一辆车,更是买了全国3500座换电站的使用权,买了7×24小时的道路救援服务。这种“降维打击”的优势,是其他新势力品牌无法比拟的。

可能有人会问,乐道和蔚来品牌共享资源,会不会稀释蔚来的高端调性?

答案恰恰相反。

2025年,蔚来对乐道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将研发、销售、服务等职能整合进蔚来体系,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这种整合不是妥协,而是战略升级。通过平台化研发、共享补能网络和服务体系,既能降低成本,又能保证乐道的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最终实现“1+1>2”的效果。

从L60到L90,乐道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主流家庭市场的全覆盖,也证明了蔚来多品牌战略的正确性。

2025年,蔚来的第三品牌萤火虫,成为了最大的“黑马”。

这款定位10万级潮流小车,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亮眼,更在海外市场实现了突破。

10月,萤火虫交付5912台,再创历史新高,在10万级纯电小车市场持续领跑;在海外,萤火虫在挪威、荷兰、德国等市场的交付量节节攀升,6月欧洲单月交付首破5000辆,德国市场上半年累计交付量已超2024年全年。

萤火虫的成功,在于它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差异化策略。

在国内,它瞄准了年轻消费者的第一台车需求:价格亲民、设计潮流、好开好停,还能享受蔚来的换电服务。对年轻人来说,这意味着“用得起、用得方便”。

2025年10月,萤火虫推出限量666台的「夜行生物」特别版车型,独特的设计和线上发布形式,迅速获得了年轻用户的认可。

在海外,萤火虫更是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欧洲城市道路狭窄,停车困难,小型车是主流;同时,欧洲用户对环保和智能的要求较高,萤火虫的纯电驱动、智能座舱和换电模式,正好契合了这些需求。

加上蔚来在欧洲布局的32家NIOHouse和近500座换电站,萤火虫很快获得了欧洲用户的青睐。更重要的是,蔚来在匈牙利的电池工厂于2025年二季度投产,本地化生产使欧洲市场电池成本降低18%,为萤火虫的盈利奠定了基础。

2024年,萤火虫刚发布时,很多人质疑“蔚来能不能做好10万级小车”。

但蔚来用实际行动证明,做好小车的关键不是降低品质,而是读懂用户需求。萤火虫虽然价格亲民,但在安全配置、智能体验、补能服务上,完全继承了蔚来的基因。这种“向下兼容”的能力,正是蔚来体系化竞争力的体现。

从“电区房”到“全球网”的换电革命

如果说技术是蔚来的“内功”,产品是蔚来的“拳头”,那补能生态就是蔚来最坚固的“护城河”。

2025年,蔚来换电网络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全球换电站总数达到8246座,累计换电次数即将突破1亿次。

对蔚来用户来说,“加电比加油方便”已经不是口号,而是日常;对行业来说,蔚来的换电模式,正在重新定义纯电汽车的补能标准。

截至2025年9月,蔚来在全国的换电站总数已达3500座,较2024年底新增超800座,平均每2.5天就有一座新站落成。

这些换电站不是零散分布,而是形成了“9纵11横16大城市群”的高速网络,覆盖了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及550个城市,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高速换电体系。

现在开蔚来跑高速,已经不用再担心“续航焦虑”了。

G4京港澳高速、G15沈海高速等关键交通动脉,已经实现了“换电自由”;就连被称为“天路”的G318川藏线,蔚来也布局了135座换电站,用户从成都自驾至拉萨,仅需换电12次,单次间隔约200公里,全程不用充电等待。

这种覆盖广度,是其他补能模式无法比拟的。

在城市里,“电区房”的覆盖率越来越高。

2025年,82.6%的蔚来用户实现了“3公里电区房”,也就是说,大部分用户出门3公里内就能找到换电站。每天下班回家,顺路换个电,3分钟就能满电出发,比去加油站加油还方便。这种便利性,让很多用户彻底告别了“充电难”的困扰。

可能有人会问,建这么多换电站,成本得有多高?蔚来为什么要这么“傻”?

答案很简单:补能是纯电汽车的核心体验,只有解决了补能问题,用户才会真正接受纯电。

从2017年NIODay首次提出换电体系,到2020年BaaS方案落地,再到2025年换电网络全球领先,蔚来用八年时间证明.

好的用户体验,值得长期投入。而当换电网络形成规模效应后,成本自然会摊薄。

2025年,蔚来换电业务已经实现了盈亏平衡,这就是长期主义的回报。

2025年,蔚来第四代换电站全面投入使用,把换电时间缩短到了2分24秒,单站日服务能力达到480次。

这意味着,一辆蔚来汽车停稳后,还没等你刷完一条短视频,就已经满电复活了。这种效率,让很多燃油车用户都羡慕不已。

除了效率,安全是蔚来换电的另一大核心。

每块电池在换电站都会经过严格的检测,包括电池电压、温度、健康状态等200多项指标,只有完全合格的电池才会被投入使用。

而且,换电过程全程自动化操作,不需要人工干预,避免了人为操作带来的风险。截至2025年10月,蔚来换电累计次数即将突破1亿次,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可能还有人质疑,换电模式是不是“过渡技术”?

2025年的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长安、吉利等七家车企陆续与蔚来达成换电合作,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采用换电模式。

这说明,换电模式不是蔚来的“独角戏”,而是行业认可的补能方案。因为它解决了用户补能慢、续航焦虑、电池衰减顾虑的核心痛点。

相比之下,单一的快充模式,虽然能解决部分补能问题,但无法兼顾所有场景,也无法解决电池衰减的问题。

蔚来的聪明之处在于,它没有把换电和快充对立起来,而是形成了互补。

2025年,蔚来不仅升级了换电网络,还布局了大量超充站和目的地充电站,形成了“换电为主、快充为辅、目的地充电补充”的全场景补能生态。

对用户来说,不用纠结哪种补能方式更好,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场景选择最方便的方式就行。

2025年,蔚来换电生态的另一大亮点,是全面开放。

不仅向其他品牌的车型开放换电服务,还向行业共享换电技术和标准。

截至2025年底,已有12款其他品牌的车型,能够在蔚来换电站进行换电;蔚来的换电标准,也成为了行业推荐标准。

可能有人会问,蔚来为什么要开放自己的核心资源?

答案是:一个行业的发展,不是靠一家企业的单打独斗,而是靠整个生态的共同进步。

当越来越多的车型采用换电模式,换电网络的规模效应会更强,用户的补能会更方便,整个纯电汽车行业的发展也会更快。对蔚来来说,开放换电生态,不仅能带来额外的收入,还能提升品牌影响力,最终实现“共赢”。

2018年,蔚来首次提出“让加电比加油更方便”的口号,当时很多人觉得这是天方夜谭。

但十年后,蔚来不仅实现了这个目标,还把换电生态做成了行业标杆。这背后,是蔚来对用户需求的敬畏,是对长期主义的坚持,也是对行业发展的责任感。

从中国到世界的品牌远征

蔚来从诞生之初,就不是一家只想做中国市场的车企。

2025年,随着萤火虫品牌在欧洲的爆发,蔚来的全球化战略终于迎来了收获期。

从2021年进入挪威市场,到2025年覆盖全球5大洲16个国家,从年销不足2000辆到欧洲单月交付破5000辆,蔚来用四年时间,走出了一条中国车企全球化的差异化路径。

欧洲是全球汽车工业的发源地,也是最挑剔的市场之一。

2021年,蔚来进入挪威市场时,很多人觉得“中国车企很难在欧洲立足”。但蔚来没有选择“低价倾销”的老路,而是坚持“高端定位、本地运营、服务先行”的策略。

2025年,蔚来在欧洲的布局已经相当完善,32家NIO House和体验店覆盖了欧洲主要城市,近500座换电站打通了从挪威奥斯陆到意大利米兰的换电通道,匈牙利电池工厂实现了本地化生产。

这些布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蔚来四年间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

比如NIOHouse,蔚来没有选择繁华的商业区,而是选在城市的文化中心,打造集展示、体验、社交于一体的空间,让欧洲用户真正了解蔚来的品牌理念;比如换电网络,蔚来根据欧洲的道路情况和用户习惯,制定了专属的布局计划,确保用户的补能体验和国内一致。

这种深度布局,换来了欧洲用户的认可。

2025年6月,蔚来在欧洲的单月交付量首次突破5000辆,德国市场上半年累计交付量超2024年全年,萤火虫品牌成为了欧洲最畅销的中国电动车之一。

更重要的是,蔚来在欧洲的用户满意度达到了96%,和国内持平。这说明,好的产品和服务,是不分国界的。

可能有人会问,中国车企出海,为什么蔚来能成功?

答案是:蔚来没有把欧洲当成“销售市场”,而是当成“主场”。

它尊重欧洲的市场规则和用户习惯,投入资源做本地化运营,而不是简单地把国内的产品卖到欧洲。

比如,蔚来在欧洲推出了“订阅服务”,用户可以按月租用车辆和电池,这种模式非常契合欧洲用户的用车习惯;再比如,蔚来的智能座舱支持多种欧洲语言,导航和服务也完全本地化。这种“尊重与融入”,是蔚来在欧洲成功的关键。

蔚来的全球化,不是“一款产品打天下”,而是根据不同市场的需求,打造差异化的产品。

比如在欧洲,蔚来主推萤火虫品牌和ET5系列:萤火虫契合了欧洲城市小型车的需求,ET5系列则满足了欧洲用户对豪华和智能的追求;在东南亚市场,蔚来则重点布局乐道品牌,因为当地用户更看重空间和性价比。

这种因地制宜的策略,让蔚来在不同市场都能快速打开局面。

2025年,蔚来进入了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等市场,凭借乐道品牌的高性价比和换电服务,迅速获得了当地用户的认可。截至2025年10月,蔚来在东南亚市场的累计交付量已经突破1万辆,成为了当地增长最快的中国汽车品牌。

更重要的是,蔚来的全球化产品,都继承了蔚来豪华、智能、安全、可充可换可升级的核心基因。不管是在欧洲还是东南亚,用户都能享受到蔚来一致的产品品质和服务体验。

这种“全球统一标准,本地精准适配”的模式,是蔚来全球化成功的另一大关键。

2022年,李斌和秦力洪开着一辆ET7在欧洲自驾了2500公里,考察各国市场,亲自了解市场,亲自倾听用户需求。当时很多人觉得这是“作秀”,但现在看来,这正是蔚来全球化战略的缩影。

从2021年挪威首店开业,到2022年柏林NIO Day,再到2025年全球市场开花,蔚来的全球化之路,走得稳、走得实。

蔚来的全球化,不是简单的“出口产品”,而是构建了“全球研发、全球生产、全球服务”的完整体系。

在研发上,蔚来在北美圣何塞设立了智驾研发中心,在慕尼黑设立了全球设计中心,在牛津设立了全球极限与前瞻概念研发中心,组建了国际化的研发团队;在生产上,蔚来在中国有合肥工厂,在欧洲有匈牙利电池工厂,未来还计划在北美建设生产基地;在服务上,蔚来的换电网络、NIO House、道路救援等服务,已经实现了全球协同。

这种全面的全球化体系,让蔚来能够快速响应不同市场的需求,也让它在面对地缘政治等外部风险时,更具韧性。

2025年,随着匈牙利电池工厂的投产,蔚来在欧洲的生产成本降低了18%,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这就是全球化体系的价值:不仅能扩大市场,还能优化成本结构,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可能有人会说,全球化投入大、风险高,很多中国车企都不敢尝试。

但蔚来用行动证明,全球化是中国汽车品牌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走向全球,才能真正成为世界级的品牌;只有参与全球竞争,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

从2014年成立时的“Blue Sky Coming”,到2025年的全球布局,蔚来的初心一直没变:打造一个源自中国、属于世界的智能汽车品牌。

从“新势力”到“引领者”的角色蜕变

2025年,蔚来不再是那个被质疑“能不能活下来”的新势力,而是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引领者。

它的技术路线、商业模式、用户理念,都在深刻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蔚来用自己的成功,证明了中国车企不仅能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还能定义新的行业标准。

在新能源行业,有两条路线:一条是“拿来主义”,采购现成的芯片、电池、系统,快速推出产品,抢占市场。

另一条是“自研路线”,投入大量资源做核心技术研发,构建自己的技术壁垒。蔚来选择了后者,这条路线更难、投入更大、周期更长,但也更具竞争力。

2025年,蔚来自研芯片、自研操作系统、自研换电技术的成功,证明了“难而正确”的路线是可行的。

它让更多的中国车企意识到,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自己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开始加大研发投入,布局自研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这就是蔚来的引领作用。

同样,蔚来的换电模式,也为行业提供了新的补能解决方案。

在蔚来之前,很多车企都认为换电模式“不经济”“不可行”,但蔚来用八年时间,把换电模式做成了行业标杆。

现在,长安、吉利、上汽等传统车企,以及一些新势力品牌,都开始采用换电模式,换电已经成为了行业认可的补能方案之一。

这说明,只要是能解决用户痛点的技术路线,就一定有市场。

蔚来的成功,不仅在于产品和技术,还在于它创新的商业模式。

蔚来打破了传统汽车“一锤子买卖”的模式,构建了“车+服务+生态”的商业模式。对用户来说,买蔚来不是买一辆车,而是加入一个生态,享受持续的服务。

BaaS电池租用方案就是蔚来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

用户可以选择不购买电池,而是按月租用,这样能降低购车门槛,同时也不用承担电池衰减的风险。

2025年,BaaS用户占比已经超过了60%,这说明这种模式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更重要的是,BaaS模式让电池成为了可循环、可管理的资产,通过换电网络的调度,实现了电池的高效利用,也为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奠定了基础。

除了BaaS,蔚来的用户服务也是商业模式的核心。

从NIO House到上门服务,从道路救援到用户活动,蔚来把“用户企业”的理念落到了实处。

2025年,蔚来的用户满意度达到了98%,用户推荐购买率超过了80%,这在汽车行业是非常罕见的。

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也影响了很多车企,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重视用户服务,打造自己的用户生态。

长期以来,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上都被贴上“低价低质”的标签。但蔚来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偏见。蔚来从一开始就定位高端市场,用产品力和服务力证明,中国品牌也能做高端、做豪华。

2025年,蔚来在30万元以上高端纯电市场的份额超过40%,超过了BBAP四个品牌的纯电车型总和;在欧洲市场,蔚来的产品价格和宝马、奔驰等豪华品牌持平,但销量却在持续增长。

这说明,中国品牌只要产品力足够强,服务足够好,就能够在高端市场立足。

蔚来的成功,也为其他中国品牌的向上之路铺平了道路。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冲击高端市场,推出自己的高端车型和高端品牌。

从蔚来到理想、小鹏,再到华为智选车,中国品牌在高端市场的份额持续提升,正在改变全球汽车市场的格局。

这就是蔚来的行业价值:它不仅自己实现了突破,还带动了整个中国汽车品牌的向上发展。

2014年蔚来成立时,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人对中国品牌没有信心。但十年后,蔚来已经成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重要力量,中国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和生产国。

这背后,是蔚来这样的企业的坚守和付出,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不断进步。

写在最后

2025年,对蔚来来说,是收获的一年,也是新的起点。

这一年,它用技术突破证明了自研的价值,用产品矩阵实现了规模的增长,用补能生态解决了用户的痛点,用全球化布局打开了新的市场,用行业引领者的角色赢得了尊重。

但蔚来的故事,远没有结束。

从2014年成立时的“为用户创造愉悦的生活方式”,到2025年的“构建全球可持续的能源生态”,蔚来的初心一直没变。

它的成功,不是靠运气,也不是靠营销,而是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坚持纯电路线,坚持核心技术自研,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坚持长期主义。

回望这十年,蔚来走过了泥泞,经历了质疑,也迎来了曙光。从EP9的纽北奇迹,到ES8的勇敢试水;从2019年的生死考验,到2020年的合肥重生;从2024年的三品牌发布,到2025年的全面爆发,蔚来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执着。

对中国汽车产业来说,蔚来的意义不仅在于它卖出了多少辆车,创造了多少利润,更在于它证明了中国车企能够做出世界级的产品,能够掌握核心技术,能够定义行业标准。

它就像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面旗帜,引领着更多的中国品牌走向高端,走向全球。

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技术会不断迭代,用户需求会不断变化。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蔚来会继续坚守自己的道路,继续用技术和服务打动用户,继续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因为它已经证明,只要方向正确,只要坚持到底,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小鹏科技日解锁物理AI新纪元 ... 近日,以“涌现 Emergence”为主题的第七届小鹏科技日在广州小鹏科技园落幕。这场标志着小鹏汽车...
对话何小鹏:在物理AI时代,数... 汽车、Robotaxi、机器人、飞行汽车,将会为小鹏带来更多“石油”。 作者 | 韦艳娇 编辑 | ...
东风奕派eπ007+正式登场 ... 东风奕派近日正式推出全新车型eπ007+,这款被定义为“智美超能轿跑”的新车以13.99万元起的限时...
从破产预言到月销4万,蔚来熬赢... 2025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早就不是“造台车就能卖”的草莽时代了。 价格战打了一轮又一轮,新品牌冒出...
年轻人的第一台“百万”四驱轿跑... 深圳湾畔的霓虹与科技感交织的夜色中,东风奕派用一场充满未来感的发布会,为品牌两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限时13.99万元起!东风奕派... 超感速7,奕触即发!11月10日,在东风奕派品牌发布两周年之际,全新“智美超能轿跑”eπ007+在大...
丰田发布全新Hilux,外观升... # 丰田 # # Hilux# # CLAUTO酷乐汽车 # Author / 酷乐汽车 福特F-...
东风奕派eπ007+上市,全系... 东风奕派近日推出中大型智能轿跑eπ007+,以“全系标配激光雷达+高通骁龙8295P芯片”为核心竞争...
萝卜快跑阿布扎比获全无人运营许... 自动驾驶出行领域迎来重要突破——萝卜快跑近日正式获得阿布扎比综合交通中心(ITC)颁发的首批全无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