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厂商突遇芯片断供,工厂减产、交付延期,背后的压力点让整个产业链都捏了把汗。这场芯片风波的中心并不在欧美大国总部,而是在中国东莞的一家芯片厂。
这里生产的芯片,虽说单价低到不起眼,却撑起世界各大车企的电子系统。一旦中国的这家工厂停摆,就像心脏突然停止跳动,直接牵动了全世界的汽车行业。
本来安世早就在2019年被中国的闻泰科技用大手笔并购下来,工厂建设和技术升级投入了不少资金。
可没想到荷兰政府突然翻旧账,祭出一部冷战年代的旧法律,把所谓“国家安全”和“关键技术”挂在嘴边,把安世的股权交给了第三方控管,连中方高管也直接被免职。这一决定引发了中国商务部的反制,东莞工厂随即暂停全球出口,一步棋就在全世界炸开了锅。
真正让人意外的是,那些日常几乎离不开大国斗争报道的美国这次反常地保持沉默。其实细想也不难明白,那个时间点,美国正忙着要中国采购大批本国农产品来缓和国内压力。
眼看荷兰把事情闹大,美国当然不会贸然插手,万一惹毛了中国,手里的订单恐怕也就飞了。结果就是芯片紧张、全球车间生产线瘫痪,欧洲的头部企业纷纷派人跑到中国,希望能快点恢复出口,免得自家出货时间一拖再拖。
安世半导体的局势,最后逼得荷兰不得不服软。因为事实再明显不过,中国工厂才是真正的生产引擎,欧洲总部不过是空有壳子。荷兰这次自己的盟友都保不住,反而一怒之下让欧洲制造业自己吞了苦果。供应链被卡住,不仅让欧洲的利益受损,也让美国的算盘落了空。
这场芯片风波让大家看明白了一个道理,全球生意讲究的是实打实的产能和合作,而不是靠一纸命令就能随便调度的。只要生产环节牢牢握在手里,谈判桌上就有主动权,外部的干预反而会自食其果。
最后,眼见车间停摆、市场波及,美国又不能出手帮忙,荷兰终于不得不回来和中国面对面沟通,希望能恢复正常合作。
芯片风暴渐渐平息,但警示未必就此结束,如今谁还能说,全球化体系里谁有绝对的主导?真正强硬的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能把生产做扎实,把链条留在手里。等到东莞芯片厂恢复出口,全球汽车行业才终于松了口气。
这一回合告诉了所有人,在全球供应链里,离不开合作,更离不开属于自己的“独门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