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闪电战背后,一场汽车产业资源大重组正在上演!
吉利汽车近日正式接手沈阳原上汽通用北盛工厂(三期),目前正投入8.9亿元进行改造升级,以缓解吉利银河品牌日益紧迫的产能压力。这一举措标志着吉利在产能扩张策略上的重大转变。
据了解,北盛工厂曾是上汽通用在华四大生产基地之一,其中被称作“北厂”的三期工厂于今年2月全面关停。今年5月,沈阳吉驰汽车注册成立,将投入近8.9亿元招标改造三期工厂。天眼查显示,沈阳吉驰由沈阳大东区国资委全资拥有,注册资本50亿元。
与此同时,吉利汽车也在为沈阳工厂招兵买马。近期,一则吉利沈阳项目指挥部的招聘公告在网上流传开来。根据该公告,此次招聘包含车身厂、涂装厂、总装厂、供应链管理部、装备工程部、生产管理部、技术部、质量部等十多个部门。
在各个细分市场,吉利银河旗下多款车型已成为爆款。例如,A0级纯电轿车星愿已成为单车销量冠军。今年10月,银河E5、银河星舰7 EM-i、银河星耀8、银河A7、熊猫mini均保持月销量过万的势头,持续引领细分市场。大六座旗舰SUV吉利银河M9,10月销量达10031辆,并于近日迎来第20000辆量产车正式下线。
与此同时,银河产品矩阵不断完善,10月30日,新一代国民电混家轿吉利银河星耀6全球上市,共推出7个版型,上市限时指导价为6.88万至9.98万元。
随着吉利银河品牌10月份销量达12.7万辆,提前两个月实现年销百万目标,产能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吉利并未选择新建工厂,而是通过改造闲置产能实现快速扩张。
轻资产扩张成为吉利的新策略。
今年6月,李书福在2025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表示,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因此吉利决定不再建设新的汽车生产工厂或扩大现有工厂的产能,尽最大可能地展开务实合作、资源重组;尽最大可能利用各地剩余产能。
这一思路在沈阳项目中得到完美体现——当地国资委出资成立沈阳吉驰汽车,吉利则通过租赁方式快速获得产能。
产能布局调整背后是市场战略的重塑。吉利现有16大生产基地,规划年产能超过450万辆。但产能分布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沈阳工厂的改造不仅能辐射东北市场,还能借助当地18.2%的新能源渗透率(远低于全国35%的平均水平),抢占比亚迪尚未完全覆盖的市场空间。
行业正在经历深度变革。随着合资品牌市占率从2020年的60%跌至2025年的31.3%,上汽通用等外资品牌的产能退出为吉利等自主品牌提供了扩张机会。吉利通过“租赁+改造”模式,正在构建覆盖全国、总规划产能超500万辆的生产体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