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政府没收中资企业、引发中国暂停芯片出口”一事出现了一些新进展,但这还远远不够。
8日欧盟贸易与经济安全委员马罗什·谢夫乔维奇在社交媒体上透露,中方已同意批准恢复对欧洲汽车行业的芯片供应,但条件是欧洲购买方必须承诺这些芯片仅用于民用用途。
欧洲媒体的相关报道
谢夫乔维奇还表示,欧盟正在与中国、荷兰保持密切沟通,期待建立“稳定、持久和可预见”框架,以确保芯片供应链的全面恢复。
同一时间,中国商务部也证实,中方已同意荷兰经济部派员就安世半导体问题赴华磋商。
不过,中方也强调,截至目前仍未见到荷兰在停止侵害中国企业合法权益、恢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稳定方面采访实际行动,荷兰的相关表态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
看得出来,近期中国、欧盟与荷兰应该是就安世半导体问题进行了接触和沟通,但这事不能就这么轻易地结束,荷兰必须要为其侵犯中国企业合法权益的行径承担相应的责任。
欧洲汽车厂商都指望着中国芯片发货
这场闹剧,始于10月中旬荷兰政府强行接管了中资企业。尽管当时荷兰政府找的借口是“保护国家知识产权”,并拿出一部冷战时期制定的法案作为法律依据,但事后有不少媒体指出,荷兰政府此举旨在迎合美国对中国实施的出口管制穿透性原则。
事实也显而易见:荷兰侵犯中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对中荷关系,以及对欧洲相关产业造成的影响百害而无一利,除了美国施压或者向美国示好之外,很难找到合适的理由解释荷兰的举动。
而且荷兰-斯霍夫政府又是赶在大选前采取的行动——这不明摆着是闯了祸之后,把烂摊子留给下届政府收拾,自己拍拍屁股走人吗?
卡雷曼斯上来就是一句“荷方已获悉中美达成了协议”
更滑稽的是,尽管斯霍夫政府咬死不承认没收中资企业与美国有关,但不久前荷兰经济事务部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发表的声明,开篇就把荷兰的真实立场卖得一干二净:
“荷方已获悉中美达成的一项贸易协议,并对中国恢复芯片供应表示欢迎。基于和中国开展的建设性对话,荷方将继续与中方保持沟通,并密切监督这一进展”。
卡雷曼斯这个声明有什么问题呢?他一方面将中国恢复芯片供应揽功给所谓的“荷方与中国进行了沟通”,闭口不谈荷兰会如何纠正其错误;
另一方面,荷兰不是一直强调没收中资企业是荷方的独立行为吗?这又与中美贸易战休战协议有什么关系?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是中欧荷三方虽然进行了接触,中方也同意恢复芯片供应,但荷兰却妄想着“假装什么事都没发生过”,希望这场闹剧赶紧翻篇结束。
荷兰必须为其错误承担责任
但世界上哪有这种好事?
事实上,在中美竞争的大背景下,欧洲那帮大西洋主义者一直扮演着非常尴尬的角色:他们虽然身居欧盟或欧洲各国高层,但却热衷于出卖本国利益、伤害对华关系来讨好美国,沉浸在纯粹的意识形态叙事中。
然而,一旦中美握手言和,哪怕只是暂时的,这帮信奉大西洋主义的欧洲政客就会变得相当尴尬,因为他们既不敢面对中欧关系恶化的结果,也不知道该如何修复与中国的关系。
从中国的角度来说,中方对欧洲的耐心也是有限的。中国一直希望欧洲能够成为一支独立自主的政治力量,但欧洲却屡屡让中国失望,自甘充当美国的“反华”急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