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事件爆发38天后,荷兰政府黔驴技穷“体面认输”。
11月8日《华尔街日报》发文称,荷兰政府准备搁置对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Nexperia)的管制令。此前受贸易争端影响的关键汽车芯片供应链迎来转机,欧美车厂已开始抢购。
彭博社消息称,因美国推迟“50%穿透性规则”及安世中国恢复供货,荷兰政府“妥协”,拟收回此前措施,搁置阻止或更改安世重大企业决策权的部长令,“最快可能下周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接管”。
不过,安世半导体相关风波就此终结了吗?
未必。
上月,芯片断供风波骤起。荷兰政府以经济安全考量,从闻泰科技(Wingtech)手中接管了其子公司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随后中国暂停了相关芯片出口。安世半导体总部虽在荷兰,但产品多需运至中国封装测试后再供给全球客户,中国出口管制直接打断了其供应链。
此举迅速引发全球汽车制造商的忧虑,纷纷警告若问题不解决,生产线将面临停摆。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安世半导体虽在汽车芯片整体市场占比不高,但在晶体管、二极管等基础芯片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这些基础元件广泛应用于汽车从车灯到核心电子系统的各个部分,是汽车制造的关键。
断供期间,本田汽车是唯一明确承认因此减产的大型车企。该公司将加拿大阿利斯顿工厂的思域和CR-V车型产量削减一半,并下调了年度盈利预期,预计北美市场年产量将减少11万辆。
安世中国停止供货是荷兰政府侵吞荷兰安世的结果,非原因。
荷兰政府以美国推迟“50%穿透性规则”为由放弃部长令,或证实其受美国操控、主权受损。也就是要求盟友们不仅需对中国实施芯片出口限制,还需进一步干涉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分支机构及投资项目。此举意图从根本上阻断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战略布局。10月29日大选,极右PVV党席位滑落,中间派当选。PVV主张“荷兰优先”,荷兰因美国施压放弃主权,将成攻击中间路线执政党的证据,也给欧洲各国政府和欧盟总部带来压力。
当下关键在于后续应对。荷兰政府和荷兰安世或已意识到局势复杂、事态失控而心生后怕。荷兰安世面临公司拆分、市场丢失、转型受阻等危机,安世中国接上供应链后或威胁其全球生存,且部长令结束后公司产权和未来发展也不确定。
荷兰政府忌惮中荷关系全面恶化的后果。当前,荷兰有侵吞中国资产之举,而中国仅禁止安世相关产品出口、谴责其“一意孤行”,未实施政府层面制裁,荷兰就已倍感压力。此事不仅关乎中国海外资产保护,且影响范围超越荷兰,中欧贸易和政治关系正处于关键节点。安世事件干扰中欧关系,也间接波及欧美关系,荷兰不敢因不当之举破坏中欧关系大局。
显然,荷兰此次举动堪称“反面教材”。其控制安世半导体总部,非但未提升安全,反而严重损害了自身商业信誉。企业向来忌惮政治风险,荷兰此举无疑向全球宣告,在政治面前,法律契约可随意背弃。
荷兰过去凭借稳定的投资环境等优势,成为外资青睐的热门之地。然而,如今荷兰政府却对外资企业的经营进行干预,甚至动用司法力量予以配合,此举无疑向外界传递出“政治考量优先、政策走向多变”的信号。这一系列动作不仅让中荷关系陷入前所未有的紧张状态,还引发了中方的反制行动,令荷兰企业陷入困境。毕竟,切断与中国这一庞大且重要的半导体市场的联系,对荷兰而言无异于自毁经济长城。
业内专家深知,荷兰此次展现出的“强硬”姿态,实则是迫于外界压力的无奈之举。但结果却是企业利益受损、市场秩序混乱、国家信誉崩塌,而政府也未能从中获得预期的政绩。如今,荷兰国内舆论开始反思,这样的做法是否真的值得,是否得不偿失。更为讽刺的是,荷兰刚采取行动,美国便装作毫不知情,一方面怂恿盟友对中国进行制裁,另一方面却与中国缓和紧张关系。显然,荷兰在这场博弈中,不过是一个被利用的陪跑者。
从荷兰自身的角度来看,或许他们希望“这件事能够迅速翻篇,仿佛从未发生过”。但这样的期望真的能够实现吗?
毕竟荷兰安世高层在此次事件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他们为谋私利,与荷兰政府暗中勾结,损害闻泰的正当权益,行为堪比“政变”。
“政变”未遂后,首恶该如何处置,古今中外不乏先例,至少应被直接罢免,且非协议性撤免,而是因严重违反职业操守、行为不端被抓后的撤免,无需公司高额补偿。
如今,荷兰安世高层或许正纠结于主动辞职还是坐等被撤。相关人员未来职业前景堪忧,毕竟谁都不愿招聘有“政变”经历的高管,这类人既缺乏忠诚度,又损害公司形象,人品也受质疑。
荷兰政府或许想庇护这些高管,但最终还得看闻泰和张学政的态度。给予这些人3个月缓刑期、确保平稳过渡,也并非不可能,毕竟双方都不愿撕破脸。
荷兰率先妥协,其实并不出人意料。
一方面,美欧对中国稀土和芯片的依赖程度极深,几乎到了难以割舍的地步,这种依赖让他们在关键问题上不得不做出让步。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实力。面对荷兰政府的不合理举措,中企迅速调整策略,积极应对,不仅未被击垮,反而愈发壮大。它们迅速打通国内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让荷兰安世半导体的制约手段失去了效力。
关键在于,荷兰虽能接管安世半导体总部的管理,却无法撼动其扎根中国的核心产能。东莞工厂凭借一己之力,承担了全球近七成的封装测试任务。
安世事件后,或催生“中国+1”新格局:“+1”一方深耕传统产品,稳固既有市场与现金流;“中国”一方则聚焦新技术、新产品,瞄准未来更广阔的市场,如机器人、AI服务器、航空航天等,其规模远超车规芯片领域。
“安世事件”也可能成为闻泰经营史上的重要分水岭。
安世半导体虽仍是闻泰的利润支柱,但已非往昔模样。
一年后,荷兰若再遇“50%穿透性规则”重现,面对已大变样的安世半导体,以及更上一层楼的中国经济与科技实力,那搁置一年的部长令又该如何处置?或许,是时候“让往事随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