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要是有人跟你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这三大通信巨头,将来会扎堆闯进汽车圈。你大概率会觉得这事儿太离谱。
但现在,这早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
今年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各种炫目的概念车、让人眼花缭乱的自动驾驶技术,一亮相就成了全场最吸睛的存在。
可谁也没想到,有几个意想不到的身影悄悄站到了舞台中央。没错!正是这三家咱们天天打交道的移动、电信和联通。
在很多人印象里,运营商和汽车是两个毫不相关的领域,看着八竿子打不着关系。
但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压根不在“车”本身,而在“联”这个字上——就这一个字,彻底改变了汽车行业的玩法。
面对汽车这一新战场,三大运营商纷纷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从不同角度切入市场。
中国移动算是最懂“搭生态”的玩家。除了前些日子和一汽-大众的合作,今年3月,移动还跟东风汽车签了战略合作协议。
两家要一起琢磨怎么把国产算力用到汽车上,还打算联手搞汽车行业的大模型、建设高质量的数据集。
中国电信的布局同样不容小觑。从2025年集团直管的项目,还有凌云行动ICT支撑服务的规划来看,车联网的一体化运营已经成了它的重点发力方向。
中国联通另辟蹊径,选择了深耕工业互联网的路径。
今年7月,联通发布了“格物工业互联网平台汽车版”,专门针对汽车制造业里设备协议杂乱、数据标准不统一、系统架构复杂这些老大难问题。
而且联通作为核心参编单位,参与制定了《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技术路线图(2025-2030)》和《智能网联汽车 5G/C-V2X 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6-2030)》,在行业标准制定上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运营商们这么积极往汽车产业扎,原因可不止一个。这事儿说到底,是在为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抢位置——核心就是要拿到下一代智能出行生态的主动权。
传统的通信市场早就没多少增长空间了。在数字红利见顶的背景下,运营商急需寻找找新的发力点,得有地方能用上他们庞大的网络资源和技术才行。
而汽车产业正在往电动化、智能化这些方向变,刚好成了那个有潜力的领域。
汽车这东西,都有一百多年历史了,现在早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了,成了能移动的超级智能设备。
对运营商来说,谁能在这个平台上占住主导地位,谁就拿到了未来站稳脚跟的入场券。
往深了说,运营商争的是搭建生态的主导权。以后的智能汽车不只是用来开的,还是连接人和各种生活服务的中间站。
不管是车载娱乐、智能座舱,还是远程控车、按位置推服务,每个环节里都藏着不少赚钱的机会。
运营商手里有覆盖全国的通信网络,还有庞大的用户资源。这些优势要是跟汽车场景结合得深了,肯定能搞出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
这才是他们舍得砸钱进去的真正原因——不想在未来的数字生态竞争里,只当个送数据的 “通道”,而是想成为智能出行时代规则制定者和价值分配者。
所以说,这场抢汽车领域的仗,说到底是运营商在全力争夺未来产业的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