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开着奥迪 E5 Sportback去看了雪山,总共两天行程,好吃好喝开着也不累。
总体路线是:成都-康定-姑弄村,往返总共860公里。简单总结和大家分享一下:
01
电车跑高原+高速,靠谱么?
我是95%电量从成都出发,300多公里开到康定。这一路上大部分都是高速路,我们顶着限速开。
这个路段上需要注意的是,限速大部分是120,但也有时候是80。对于电车而言,这一程不算太友好:总体都是上坡,综合下来能耗会比较高。
我们这台先锋 quattro版本在升级了20寸轮毂之后,本身满电标定续航历程就只有570公里。
这一程我们一路上走走拍拍,不可错过的是天全服务区,这里有“此生必驾318”的网红打卡点,而且咖啡店和肯德基也啥都有。
一路不用充电,但是对于有里程焦虑的小伙伴而言是个心理考验。我们到也没特别担忧,反正到了我们住的康定新城的酒店,基本上就跑干了,这个时候能耗显示是25-26的样子。
到酒店之后充电桩很多,就光停车场里的充电桩品牌都有好几个,所以对于充电这块完全不用担心。
第二天满电出发,导航去“姑弄村”,这里是看雅拉雪山的一个绝佳点,而且路宽也都非常好,不需要SUV以及走悬崖路。
这一路是比高速路更陡的上山,上山时能耗确实很高(目测这个时候到了26-27),但不用怕——有上坡总有下坡的嘛。
看完雪山,掐着晚饭时间往康定走,不用进城,路过找到还可以的饭店就直接吃了。我们是大概5点过吃的晚饭。
回程路上,我们补了一次电,但因为全是长下坡——此时的能耗只有7左右。当时同事说,也许能一路滑回去不用充,我是觉得太极限了没必要。
所以其实最省时的方式是吃晚饭的时候把充电解决了,不过我们是在路上服务区充的,只充了半小时,这个时候是充电效率最高的,完全足够开回家了。
确实,实测补个十五分钟就够了,因为开回家都还有剩余。
等于是第二天康定-姑弄村-成都的行程,开下来平均电耗是15-16。毕竟上午康定到姑弄村的电耗最高,能达到27以上,还是回程的下坡把总体能耗拉回来了。
总计860多公里的行程,过夜充一次,回程路上补一次15分钟左右即可。我认为相比开油车的体验,并没有因为纯电而感到里程焦虑和耗时。
所以,奥迪即便在纯电的赛道上,也是完全能胜任旅行搭子这个角色的!
02
高原、雪山、奥迪 E5
整个行程当中,我们路过最高的地方海拔是4100-4300米,人会略有高反。
记得带氧气罐,我们这次买的智能鼻吸式的氧气罐好评,智能程度是:你吸气的时候才自动供氧,呼气的时候完全不会出氧,而一罐氧气罐连续吸氧能用大约半小时。氧气罐放在杯架里,鼻吸管挂在脖子上,也不会影响双手开车。
我有点头晕的时候,手表报警显示血氧只有87%,吸了几口就到95了,所以实测相当管用。
在盘山公路行驶的时候,电动quattro带来的驾驶乐趣就完全呈现了。这也是我个人最喜欢开的路段,眼前是雪山美景,路况也非常好,行驶在路面的熨贴感让人感到——你只有在这种视觉、触觉、速度感拉满的地方,才更能呈现一台奥迪旅行车的价值。
顺带说一句,这台车不晕车,这也是底盘调校功底在实际使用场景中的朴素体现。
进入姑弄村的路,基本上都是铺装路面,只有在下到铺装路面外之后,有一些尖劈石头需要小心避开。
总体来说,奥迪 E5在非铺装路面的行驶还是不用担心,因为我感觉底盘和姿态都要比一般轿车还要高一点。
在姑弄村正看雅拉雪山,摆一张露营椅,其实啥都不用,都不需要帐篷,就这一张椅子,感觉自然就来了。
03
总结
我认为,假如是购买先锋PLUS版本的800V大电池,因为本身能耗就更优秀,同样路程的话,头一天晚上在酒店充满,第二天回程是肯定不用充电就能直接回到成都的。
而在补能保障方面,整个高速路上的服务区基本都有充电桩,这个行程在补能上完全不用操心。
至于我最喜欢的山路驾驶部分,对我来说后驱和四驱都可以,四驱的乐趣和上限都会更高,但因为我们去的时候还没结冰也没下雨,所以不挑车。但要是遇到川西的雨雪天气,不是四驱的话就必须上防滑链来做安全保障了。
所以,四驱在川西基本上首选项。尽管我们依然有点遗憾没买旗舰版四驱,但和奥迪 E5 Sportback的这一程,完全让我们不后悔这个决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