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五五”规划明确提出“提高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推动能源消费绿色化低碳化”,居住领域正迎来与汽车产业同频的技术变革。当智能电动化颠覆百年汽车业格局后,一场以“智能化+电气化”为核心的居住升级浪潮已悄然兴起。在这场变革中,如何通过技术融合真正提升用户生活品质,成为行业探索的重点。
汽车产业启示:技术共振推动产业质变
汽车产业的转型路径为居住领域提供了重要参照。传统汽车行业曾长期由机械工艺主导,而电气控制技术的突破为其带来了根本性转变。以电驱、电控为基础,叠加AI与清洁能源应用,中国车企实现了从技术跟跑到生态定义者的跨越。这一过程中,关键并非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以用户价值为核心的功能重构——只有当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技术真正解决出行痛点时,革新才具备可持续性。
这种“技术共振”逻辑同样适用于居住产业。过去,住宅升级多聚焦于材质优化或单品智能,设备孤岛化、体验碎片化问题突出。而如今,在光伏储能、大模型AI等技术的推动下,居住空间正从单点智能迈向全场景协同。
居住变革的三次跃迁:从连接至思考
智慧居住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0时期以基础设备连接为主,但受限于高成本、高能耗,仅能覆盖高端住宅;2.0阶段实现了局部能源管理与多模态交互,却未能打通能源与设备的全链路协同;直至3.0阶段,大模型AI与光储热一体化技术深度融合,居住空间逐步升级为“可持续居住生态智能体”。
这一转变的核心在于,电气化构建了住宅的“硬件骨架”,智能化则赋予其“大脑”。例如,通过光伏储能系统实现能源自给,结合AIoT设备联动,家庭可自动调节冷暖、照明等需求,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提升舒适度。而用户无需复杂操作,即可享受无感化的智慧服务。
欧瑞博的实践:以技术普惠推动体验升级
在产业转型的关键节点,欧瑞博将“智能化+电气化”的融合作为核心方向,通过产品创新与系统集成,为科技住宅的落地提供了可行路径。其推出的集大成集成空调系列,突破了传统家电的功能边界,通过热回收技术与全屋智能系统的深度整合,实现了制冷、供暖、热水供应等场景的一体化联动。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发布的全屋集成空调绿电系统进一步拓展了能源管理能力。该系统采用三相储能专利与多模态节能技术,构建了从能源获取、存储到分配的闭环。其中,“水电池”技术可将光伏富余电力转化为冷热能量储存,使空调在制冷、供暖场景下实现秒级响应。对用户而言,这不仅降低了用电成本,更在极端天气或停电情况下保障了家庭能源安全。
未来展望:从概念到千家万户的普惠之路
当前,智慧居住产业正从“单品智能”走向“全场景协同”,而技术普惠成为关键挑战。欧瑞博方面表示,智慧居住不应是高端社区的专属,而需适配不同家庭的需求:例如为职场人提供远程控制功能,为长者设计简化交互,为儿童开发语音指令支持。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正是技术从实验室走向日常生活的核心。
业内观察认为,居住产业的升级需兼顾技术深度与应用广度。一方面,通过软硬件结合打通设备孤岛;另一方面,需与光伏、储能等能源系统协同,形成“人—空间—能源”的高效闭环。唯有如此,安全、舒适、绿色的居住体验才能真正实现规模化落地。
随着国家政策引导与产业链成熟,“智能化+电气化”已成为住宅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欧瑞博等企业的探索表明,未来科技住宅的竞争将不仅局限于技术参数,更在于能否将复杂创新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价值——无论是电费的降低、操作的简化,还是能源的自主可控。这条路虽长,但方向已然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