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二届中国智能辅助驾驶大赛宁波站的最终榜单出现在屏幕上时,整个车圈都炸了 ——16 个品牌 17 款车型的 "闭卷考试" 中,别克至境 L7 这个首次参赛的 "新人" 竟一路过关斩将拿下冠军,而呼声极高的华为 ADS 系车型却意外垫底,小米 YU7 则以第五名的成绩站稳中游。这场全程 29 公里、涵盖 8 大考点的硬核比拼,远比数字本身更值得细品。
黑马逆袭:别克夺冠不是运气,是技术堆出来的实力
谁也没料到,在仰望、极氪、特斯拉等强手云集的赛场,别克至境 L7 能成为最大赢家。但看过比赛细节就会明白,这份冠军奖杯早有伏笔。
更颠覆认知的是,这款搭载顶尖智驾系统的车型起售价仅 16.99 万。要知道,它的 "不停车一键泊入" 功能能在 2.2 米极窄车位实现行进中自动泊车,这种体验以往只在 30 万级车型上出现。别克用冠军证明:传统车企玩起智驾,完全能靠 "技术 + 性价比" 撕开缺口。
小米稳扎稳打:第五名的背后是进步与短板
小米的优势很明确:硬件堆料足够扎实。全系标配的激光雷达、4D 毫米波雷达加上 700TOPS 算力的 NVIDIA Thor 芯片,让它具备了应对复杂场景的基础条件。相比 300 万 Clips 版本,新系统的绕行成功率提升 67%,过路口通过率增加 23%,这些优化在比赛中的乡村道路、连续红绿灯路段得到了体现。
但第五名也反映出小米的短板:场景泛化能力仍需打磨。在宁波站的盲区掉头考点,它出现了路线走错的情况,这与别克、仰望等顶尖选手的零失误表现形成差距。不过考虑到这是小米高阶智驾大规模落地后的首次大赛亮相,能跻身前五已超越多数二线选手,后续 OTA 升级值得期待。
华为垫底:是实力不济还是规则 "误伤"?
华为 ADS 系车型垫底的结果,无疑是本次比赛最大的争议点。但细看比赛细节会发现,这个结果并非 "技术不行" 那么简单。
从比赛表现看,问界 M5 确实暴露了问题:在掉头场景走错路线,内部道路因缺乏地图数据无法开启智驾功能,直接导致 "全场景能力" 项目大幅扣分。有观看直播的网友指出,若将这部分扣分补回,华为的成绩能大幅提升。这背后是华为 ADS 的技术路线特点 —— 依赖高精地图的方案在 "闭卷考试" 中天然吃亏,毕竟赛前未扫描的新路线无法激活智驾功能。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决策逻辑的争议。此前的测评中就有观点指出,华为智驾为追求通行效率,变道逻辑偏激进,在宁波站的车流密集路段,这种风格虽未引发事故,但也影响了裁判评分。不过需要明确的是,此次垫底的是特定车型在特定场景的表现,不能等同于华为 ADS 整体实力落后 —— 毕竟在超 200 个城市的落地数据中,它的覆盖率仍居行业前列。
榜单之外:智驾格局正在发生 3 个变化
宁波站的比赛远不止是一次排名比拼,更折射出中国智驾市场的新趋势:
第一梯队门槛降低:以往华为、小鹏等 "五大天王" 垄断前排的格局被打破,别克、极氪等选手的崛起证明,只要技术路线选对(如端到端大模型),就能实现弯道超车。
硬件堆料≠必胜:全场最贵的尊界 S800 仅排第十四,反倒是 16 万级的别克夺冠,说明算法与数据的结合比单纯的硬件堆砌更重要。
闭卷考试成新标尺:赛前不公开路线的设置,让 "无图智驾" 和 "场景泛化能力" 成为新的竞争焦点,这恰恰贴合了消费者对 "任何道路都能用" 的真实需求。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这份榜单的参考价值在于:选智驾不必迷信品牌,别克这样的 "黑马" 选手可能带来惊喜;华为用户也无需焦虑,日常通勤的成熟路况中,其表现仍属可靠;小米等新势力则适合愿意尝鲜、能接受后续升级的用户。
智驾比赛的意义,从来不是制造 "谁比谁强" 的定论,而是暴露问题、推动进步。宁波站的硝烟散去后,更值得期待的是各大品牌针对性的技术迭代 —— 毕竟最终受益的,终将是每一位车主。
你觉得这次榜单反映的实力真实吗?选车时智驾排名会影响你的决策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