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号,欧洲空客宣布,在中国的第二条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已经在天津正式投产。就在前一天,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还专门会见了空客公司首席执行官傅里。这一前一后,可以看出中方对这件事的高度重视。
其实,这条新闻要放在更大的国际背景里看,才真正有意思。就在10月10号的时候,特朗普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作为对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的回应,美国可能会对波音飞机零部件实施出口管制。要知道,目前中国在役的波音飞机有1855架,这些飞机每年都需要大量美国零部件来维护。一旦断供,影响可想而知。
而在7月份,美国政府就已经撤销了部分关键发动机零部件的出口许可。受此影响,中国商飞不得不把今年C919的交付目标,从75架下调到25架,剩下的推迟交付。换句话说,美国已经开始把民航供应链,当作对华施压的手段之一。
所以,当空客在这个时机宣布在中国扩建总装线,它的意义就不仅仅是经济合作,而是一次非常明确的地缘政治表态。
其实,早在2023年4月,空客就已经宣布要在中国建设第二条A320总装线。当时正值马克龙访华,中法签下了160架A320的订单。法国人可能没想到,两年后特朗普卷土重来,中美贸易战再次升级,波音又被卷进地缘政治。而这一切,恰好给空客提供了“战略窗口期”。同时,也能看出中国“未雨绸缪”的能力。
中国的C919虽然已经完成首架交付,但要实现规模化生产,还需要时间。所以,在这段过渡期,中国仍然需要进口大量窄体客机。从法国的角度看,全球大飞机行业只有三家主力。空客、波音是老对手,C919刚刚起步。对欧洲人来说,挤压波音的市场份额,抢占中国这个超大客户,是再好不过的机会。
当然,空客也明白,想“扼杀”C919根本不可能。因为发展民用大飞机,是中国的国家级战略。中国不仅有制造能力,还有完整的研发体系和产业链。现在欠缺的,只是运营经验和全球市场信任,而这些东西,只能靠时间积累。
所以,空客很聪明。它不去硬碰中国的国产项目,而是选择合作、靠近。法国人明白,中国不会永远依赖进口,但在C919完全成熟之前,中国需要一个可靠、稳定的合作伙伴。空客想做的,就是那个“靠谱的朋友”。
反观美国,就完全不是这个思路。特朗普政府动不动就拿出口许可当筹码,威胁断供零部件。这种做法短期看似强硬,长期却在毁掉波音的国际声誉。要知道,民航市场拼的不是谁喊得响,而是谁更稳定。
对于中国来说,选择谁合作,已经不只是经济问题,而是战略问题。一边是一个天天说“要断供”的美国,另一边是一个跑到你家来建厂的欧洲企业,选择其实不难。
中国的逻辑也很清楚。与空客合作,不只是为了多买几架飞机,而是为了带动整个国产大飞机产业链的升级。从机体材料、航电系统,到制造标准和供应链管理,中国都能在合作中积累经验。
这才是更长远的收益。
换句话说,中国要的不只是飞机,而是产业能力。而法国要的,是市场和现金流。双方的诉求不同,却刚好互补。
对于法国和空客来说,这也是一个自救的机会。现在的欧洲通胀高、能源贵、地缘环境紧张,航空业利润越来越薄。如果空客不能在中国拿下更多订单,它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会被削弱。所以,这次扩建总装线,不仅是政治信号,也是经济生存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