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节选内容
更多报告,关注公众号:得算多未来产业研究
港口无人驾驶商业模式以代运营模式和整车销售模式为主。
• 代运营模式较传统模式单车年化成本降低33%。在代运营模式下,港口运营方无需承担车辆购置、维保等相关费用,将集卡的成本压力转移至无人驾驶公司,从而切入港口运输市场,打通商业模式。根据我们测算,假设无人驾驶单车可替代3名人工司机,预计短期内运营模式单车年化总成本约为27.5万元,较传统模式成本降低33%,成本回收期缩短至3.7年;长期伴随无人驾驶方案逐步成熟,单车采购成本、维保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预计单车年化总成本可降至17.75万元,较传统模式成本降低57%,对应成本回收期缩短至2.6年。
• 销售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公司资本开支和固定资产折旧摊销压力,有望与运营模式长期并存。销售模式下,无人驾驶公司以提供一次性无人驾驶软硬件解决方案+后期SaaS服务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根据我们测算,单车生命周期总利润可达104万元,对应利润率可达84%,较运营模式高16.9pcts,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公司资本开支和固定资产折旧摊销压力,预计长期将与运营模式并行发展。
2、预计2030年国内港口内无人驾驶集装箱运输市场规模达59亿元,对应车队规模超1万辆
国内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稳步提升,2024年同比+7.0%。在国内各项稳经济+稳外贸政策支持下,近年来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始终保持正增长,2024年全年集装箱吞吐量达3.3万TEU,同比+7.0%,2020-2024年CAGR达5.9%。国内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较为集中,2024年国内CR5占有率达55%,分别为上海港(15.5%)、宁波舟山港(11.8%)、深圳港(10.1%)、青岛港(9.3%)、广州港(7.9%),均为沿海港口。
预计2030年国内港口内无人驾驶集装箱运输市场规模达59亿元,对应车队规模超1万辆。假设2023-2030年国内港口集装箱吞吐量CAGR为6.5%,2030年无人驾驶渗透率达65%,对应2030年港口内无人驾驶集装箱运输市场规模达到59亿元,2023-2030年CAGR达73%;假设以单车年运输量3万TEU计算,对应2030年车队规模达1万辆。
3、预计2030年国内港口内无人驾驶散货干货运输市场规模达236亿元,对应车队规模2.6万辆
2020-2024年国内港口货物吞吐量CAGR达4.9%。近年来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样始终保持正增长,2024年全年货物吞吐量达176亿吨,同比+3.7%,2020-2024年CAGR达4.9%。国内港口货物吞吐量较为分散,2024年国内CR10占有率仅为41%,其中宁波舟山港(7.8%)、唐山港(4.9%)、上海港(4.5%)货物吞吐量位列Top3。
• 预计2030年国内港口内无人驾驶散货干货运输市场规模达236亿元,对应车队规模2.6万辆。假设2023-2030年国内港口集装箱吞吐量CAGR为5%,2030年无人驾驶渗透率达65%,对应2030年港口内无人驾驶集装箱运输市场规模达到236亿元,2023-2030年CAGR达71%;以单车年运输量60万吨计算,对应2030年车队规模达2.6万辆。
4、港口无人驾驶由港内运输向港外运输拓展,2030年总市场规模可达1309亿元
港口无人驾驶由港内输向港外运输拓展,2030年总市场规模可达1309亿元。港口无人驾驶市场空间具有高度延展性,目前港口无人驾驶主要以港内水平运输为主,伴随港口智慧化提升,外集卡无人驾驶水平运输为下一阶段拓展方向。远期来看,无人驾驶集卡或将逐步取消内外之分,堆场作用持续减弱,有望实现从岸桥到仓储中心一体化运输。假设2030年无人驾驶外集卡渗透率达到45%,对应外集卡无人驾驶车队规模将达到17万辆,约为港口车队规模4.7倍;假设以单车60万年收入计算,2030年国内港口外无人驾驶市场规模将达到1015亿元,对应港口无人驾驶总市场规模将达到1309亿元,2023-2030年CAGR达112%。
5、国内港口吞吐量全球领先,2024年货物/集装箱吞吐量Top10港口分别占据8/6席
2024年国内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比重37%,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全球Top10港口分别占据8/6席。根据Statista预测,2024年全球集装箱吞吐量达9.0亿TEU,其中国内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3.3亿TEU,占全球比重37%。从2024年全球港口吞吐量排名来看,宁波舟山港/上海港分别为全球第一大货物吞吐量港口和集装箱吞吐量港口,Top10排名中仅新加坡港、釜山港、德黑兰港、杰贝阿里港、巴生港少数海外港口上榜。根据Statista预测,2027年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9.9亿TEU,2023-2027年CAGR3.3%;根据我们测算2027年国内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4.0亿TEU,对应全球占比41%,继续保持全球领先,也为国内港口无人驾驶公司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6、海外港口无人驾驶趋势明确,国内厂商有望凭借技术+商业化优势加速出海
海外港口无人驾驶趋势明确,目前多以AGV车型为主,国内厂商有望凭借技术+商业化优势加速出海。目前,海外主要港口已陆续开展无人驾驶运输布局,其中AGV为主要投放车型,如新加坡港投放AGV超千辆。我们认为,无人驾驶集卡&智能引导车有望成为海外港口无人驾驶车型迭代方向,国内厂商有望凭借技术领先优势和商业化成熟经验加速实现替代,如西井科技目前已在菲利斯杜港完成百辆无人驾驶集卡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