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能精准破解发展难题。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以创新破局前行,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南方电网公司科技创新“十新行动”,立足西部资源禀赋,紧扣新型能源体系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通过深化科技创新机制改革以及人才发展机制改革,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企业增长“第二曲线”。
重构创新体系 激发改革活力
面对创新主体“定位不清、散而不强”等痛点难点,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系统重构创新主体功能,以所属电力科学研究院为主要科研力量,规划发展研究中心等5个机构为专业创新主体,14个地市供电局为应用型创新主体,广西能源科技公司等子企业为科创产业化主体,强化协同合力,构建了“1+5+14+N”的组织健全、定位清晰、业务贯通的“大创新”体系。
在持续探索创新的路上,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突出人才机制保障,着力打造了集人才治理体系、人才运营体系、人才发展体系和人才生态体系于一体的人才强企建设布局,创新建立了“人才+项目”机制,通过项目竞标和科研积分考核,科学量化项目价值与人才贡献度,差异化兑现科研绩效,推动1.4万余人跨单位、跨区域、跨层级联合攻关,形成“人才共用、项目共谋、信息共享、业务共进”新格局,充分激发了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同时,建立科技创新容错机制和人才容错机制,不断完善科创领域的免责事项,既强化责任担当,又鼓励大胆探索。
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还注重打造跨界合作生态,与知名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攻关110余项,支撑建成广西电网7个省部级实验室;联合院士团队、科研机构及60多家产业单位,组建全国首个能源电力领域致力于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产学研用创新融合的公益性组织——桂林零碳绿电联盟,在电网数字化、绿电消纳等领域开展深度技术和产业合作,推动落地广西钦州电氢协同、南宁车桩网互动等新业态项目。
锚定难点空白 提升创新能力
围绕“重大创新任务”攻坚克难,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明确创新方向,聚力攻关国家科研任务,积极融入国家攻关体系,深入构建院士、专家委员会及专业骨干等联合协同攻关机制,完善国家级项目进度、质量、成效全过程管控机制,在量子测量、无线电能传输、新型导电材料等10个领域,精准布局攻关前瞻性、关键性核心技术,连续4年荣获广西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同时,聚力攻坚重大原始技术创新,针对钠离子电池工程化应用、电网营配源端新型网络融合技术等行业空白领域,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2024年建成投运全国首个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并成功入选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能源行业年度十大科技创新成果。今年10月8日,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二期扩容升级工程投运,通过技术升级、场景适配与效益提升,实现了从技术验证向系统优化的深度跃升,为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资源安全与技术自主双重保障。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支撑打造新型储能、综合能源、数字电网等新兴产业集群,设立科技创新中心,采用双聘制推动高水平专家直接参与产品研发迭代,激发内生动力。2024年,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同比增长200%,拥有无线充电机巢、分布式钠离子储能系统等拳头产品。
多向协同发力 筑牢人才发展根基
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聚焦高层次人才引育、高水平平台建设持续深化改革,推行“筑巢引凤”计划,实施人才托举工程,对“高精尖缺”人才进行“一人一策”精准支持,以“带土式”移植、“订单式”挂职等机制广纳英才。近3年来,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2人、省部级人才支持计划27人,引进并到岗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1人。
围绕各创新平台功能定位,组建26个科研团队精准对接匹配,推动创新平台对外开放、共享、合作,建成南方区域规模最大的先进配电网实境试验平台、工业和信息化部新一代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标准化重点实验室(电力领域分中心)等。
在高价值专利培育深化改革方面,构建全链条培育体系,围绕原创性研究、首台(套)装备研制、新产品开发三大科技领域,将专利布局、培育与保护贯穿立项、研发、验证、应用全技术生命周期,推动专利质量与数量双突破。目前,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累计有效专利达3360件,连续3年斩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核心创新能力获得认可。
数据来源: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0月23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