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汽车产业正经历着从“机械制造”向“智能移动空间”的颠覆性变革,我国汽车标准国际化工作已由单纯采用国际标准向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与规则治理转变。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作为汽车标准法规技术归口管理的“国家队”,不断提升中国汽车标准国际化水平,助力国内汽车企业融入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新格局。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实现“标准化国际合作深入拓展,互利共赢的国际标准化合作伙伴关系更加密切,标准化人员往来和技术合作日益加强,标准信息更大范围实现互联共享”的发展目标。《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汽中心牢记“国之大者”、践行使命担当,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锚定汽车强国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央企带动和牵引作用,全面推进汽车标准国际化工作,推动中国汽车产业从“跟跑者”向“领跑者”跨越。
谋发展: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蜕变之路
筑基立柱,标准化工作的起步探索。1988年,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中汽中心肩负秘书处职责,系统开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及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国内归口工作。以此为契机和窗口,我国汽车行业逐渐开始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修订,并多次承办国际标准化会议。通过以ISO、IEC为代表的国际汽车标准化平台,通过承办汽车领域国际标准会议、参与国际标准研究,在国际上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流,我国逐步对国际汽车标准制定修订及应用形成全面了解,并进一步掌握国际通行的汽车产品法治化管理制度。
深化拓展,从跟随参与到主动作为。中汽中心作为支撑行业参与国际协调的主要技术机构,组织我国汽车行业专家从1996年起参加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支撑我国签署汽车领域第一个国际性技术协议《1998年协定书》。WP.29中国工作委员会(C-WP.29)正式组建后,秘书处设在中汽中心,正式形成统一部署、分工协作、共享成果的工作局面。伴随我国参与国际汽车技术法规工作机制的逐步完善,我国汽车标准国际化工作逐渐变被动为主动。2012年,我国代表当选WP.29下属电动车辆安全(EVS)、电动车辆与环境(EVE)等工作小组副主席,为后续深入参与国际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
协同创新,在核心领域实现并跑引领。2018年,我国与美国、欧盟和日本共同牵头制定的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获全票表决通过,这是全球汽车技术法规体系中第一个专门针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技术法规,也是我国在参与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论坛(WP.29)工作中,第一个以主要牵头国的身份全程主导并深度参与完成制定的全球技术法规,标志着我国已开始从汽车标准法规的“跟随者”向“主导者”转变。依托政府间合作机制,中汽中心积极推动中欧、中德、中法汽车工作组建设,深化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标准协同发展。中汽中心按照“促进政策、规则、标准三位一体联通”总体要求,以服务各方汽车产业技术进步与共同发展为宗旨,不断搭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汽车标准联通桥梁,与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中乌电动车辆标准化专家组,开展9期共计38项电动汽车标准培训;在印度尼西亚设立中国东盟汽车标准法规研究中心;助力我国成为摩洛哥电动车辆标准技术委员会成员,积极分享中国标准化建设经验。
引领突破,助力构建全球治理新格局。中汽中心联合行业重点企业,发起成立中国汽车标准国际化中心(日内瓦),成为中国标准化领域首个常设海外的专门机构;创办世界汽车标准创新大会(WASIC),吸引40余国超千名代表参会,成为全球汽车标准创新的“思想高地”。中汽中心正式发布“中国—东盟汽车标准化合作机制”并完成首批304项电动汽车标准清单互换,开展中国—东盟联合研究;在中国—东盟自贸区3.0谈判中提出14项电动汽车领域标准互认清单,形成“标准联通—产业联动—市场互通”的区域合作范式。
向未来:在“三新一高”中擘画国际发展蓝图
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等领域的技术跃迁,为我国从“标准跟随”转向“规则引领”提供了历史窗口;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为汽车标准与国际对接创造了广阔空间。我国汽车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产业国际化高质量发展。
面临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强国建设赋予新的历史任务。当前,标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更加凸显,汽车产业管理模式及内容发生变化,更加重视标准作用。中国汽车标准国际化的快速进展受到广泛关注,但中国品牌海外市场探索仍需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加快构建促进和支撑汽车产业全球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产业转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汽车技术加速演进的背景下,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技术、产品、资本和供应链全面出海,标准国际化成为全球各国重要战略。汽车与相关产业技术加速融合,汽车产品研发及投放周期不断缩短,汽车技术、产品及功能迭代速度加快,技术、标准同步部署乃至标准先行模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支撑能力亟须进一步提升。部分重点企业通过长期跟踪参与,积累了一定经验,初步组建了专家队伍,但大部分企业利用国际规则和国外本土化资源开展标准国际化工作的经验和能力不足,缺乏充足的复合型标准国际化人才。汽车标准化创新发展面临人工智能、数字化等通用基础技术快速发展应用带来的新机遇和服务能力不足、标准协同难度加大等新挑战。
统筹新任务,发力新突破。扩大国际协调。夯实技术研究,深度参与协调,提升国际贡献。统筹国内国际资源,增强国际协调主动性。加强高素质专家队伍和人才梯队建设,多渠道做好人才储备。以智能网联、新能源为重点,实现国内标准体系建设、国际标准法规协调、国外标准法规评议统筹协调、有序推进。加强标准联通。凝聚好、利用好现有各方渠道,搭建互联互通的“朋友圈”,打造成体系、成规模的信息网络,有重点、有规划、分步开展标准国际化合作。充分利用贸易谈判、双边合作等各种机制,聚焦东盟、中亚、非洲等重点区域和关键技术领域,做深做实各项合作,助力企业国际化发展。打造海外平台。既要抓好传统的、官方的渠道,开展好定期的、官方的合作,又要积极建设运营中国汽车标准国际化中心,采用新模式、新思路,以更灵活方式和更大力度做好非官方的协作,并实现对当地标准化工作的全面参与和深度影响。
谋全局者行致远,开新局者谱新篇。中汽中心以规则之“治”引领产业之“智”,积极发挥标准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推动汽车产业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和全球化、一体化发展,促进汽车标准国际化事业再上新台阶。
作者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