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
10月16日,2026春夏上海时装周收官日,阿迪达斯在上海老市府大楼创意呈现「POWER OF THREE」系列活动。阿迪达斯携手著名音乐人、顶尖舞者、跨界艺术家和世界超模带来实验性的街头表达,带来一场“诞生于赛场,闪耀于秀场,风靡于街头”的独特时尚大秀。
今年适逢阿迪达斯上海创意中心(CCS)成立二十周年。百套由本土团队打造的创意产品亮相大秀舞台,融合运动性能与时尚美学,在展现本土设计力量的同时,也在周年之际传递品牌与本土创意共生的信念。
活动结束之后,本次大秀的操刀者阿迪达斯大中华区产品高级副总裁伍景熙(Patrick)就阿迪达斯上海创意中心承载的使命、产品设计与开发、未来规划等问题与媒体进行深度交流。
“三条纹”大秀落地上海 希望与消费者再造三条纹
10月16日晚,“三条纹”T台闪耀老市府大楼天井,呈现出“海派”与“国际范”双重魅力,国际超模贺聪一席“三条纹”长裙压轴登场……让观众沉浸在先锋速度、东方之音、街头能量与跨界艺术交织的氛围之中,感受从复古经典运动场到现代街头的时尚旅程。
记者:您能简单介绍一下这次大秀的整个设计理念吗?
Patrick(伍景熙):设计的核心理念是“探索可能性”。我们希望从品牌视角,再结合消费者的认知,去发现更多可能性。最初我们并未计划将所有创意商业化,但最终超80%的秀场单品将在明年分阶段推向市场,真正落回到生意里。我们希望解锁品牌更多潜力,针对不同品类的核心人群深挖需求,在探索中发现新方向,这才有了这场大秀。
记者:能否以FOS(Future of Style先锋运动系列)为例,讲讲CCS(上海创意中心)是如何把一个小众的趋势变成确定的创意,又变成一个更加确定的生意?
Patrick(伍景熙):一切始于消费者洞察——我们发现年轻人青睐小众运动美学与穿搭风格,便以此为起点深入挖掘。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我们基于洞察提出方案,收集消费者反馈后快速迭代,短短时间内完成FOS的三轮升级,才有了如今的形态。
CCS的核心优势,在于背后强大的中国制造业支撑。这种“创意+制造”的闭环生态,能让想法快速落地、灵活调整,这是全球其他团队难以复制的。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看到洞察,去和市场互动,获取到信息,再快速迭代,快速调整我们后面的演变,使得它变成一个完美的状态,去不断收获更多的信心,不断去变化。从初始的策略到当前的方案虽然有调整,但核心目标始终明确,比如裤装品类的创新突破,只是实现方式在持续优化。
CCS是桥梁 借用三条纹的力量将中国风传递出去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领奖服,到近年来持续流行的“新中式”系列,阿迪达斯CCS在20年里打造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作品,助力民族骄傲时刻、致敬中国文化经典、与中国消费者同频共振,用源源不断的创意能量,持续点燃品牌热度,得到越来越多本土消费者的认可。许多中国设计也从中国走向全球其他市场。
记者:您能讲讲现在以及未来,CCS如何借用三条纹的能量把中国文化传播出去吗?
Patrick(伍景熙):首先,三条纹是阿迪达斯极具力量与价值的品牌标签。也因为品牌的历史沉淀与全球影响力,中国文化与“三条纹”的融合自然会引发关注。这些碰撞既是颠覆常规的创新,又因为有着记忆性的标签,能让它自然而然被关注到。这其实也是我们当时做新中式的一个洞察和初衷。最初我们只是想融入中式元素,却发现“三条纹+中国风”的组合打破了场景限制,日常穿着也毫无违和感,更意外收获了海外消费者的喜爱与共鸣。这让我们意识到,品牌的全球影响力能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强大助力,形成文化输出与品牌价值提升的双向赋能。
记者:阿迪达斯的“万物寻宗”系列,是怎么和民族文化结合在一起的?未来在这方面有没有一些新的探索?
Patrick(伍景熙):第一,未来肯定有新的创意,我们会不断地去探索。因为我们本身就觉得它是当下年轻消费者很关注的。第二,作为深耕中国市场的品牌,我们有义务去挖掘和输出中国的文化与美学。第三,作为中国人,我们也有义务去推动我们的文化输出,我们会把它当作我们的使命去做。
我们更多是以采风的形式去了解、去交流。我们通过深入了解民族文化故事,从中汲取灵感,再以现代设计语言注入新的能量和力量,而非简单的复制传统元素。
记者:在成都首发的三叶草熊猫系列,是和中国香港设计师合作的,未来我们在这方面有何规划?
Patrick(伍景熙):无论是熊猫也好,或者是新的一些形态也好,我们一定会不断地去挖掘新的可能性,去和消费者创造更多的交流,来带动真正的中国文化的输出。
新的熊猫系列一定会有。我们认为熊猫这个形象很契合我们,如果我们想用一种友谊的方式来和世界联动,熊猫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至于是哪一只熊猫,我们可能会不断去挖掘。过去十多年我们持续推出熊猫主题产品,也收获了正面的反响。对我们而言,熊猫系列是基本动作。
记者:目前CCS设计的本土产品有1/4销往海外(以东亚、东南亚为主),其角色与北美等创意中心是平行关系吗?
Patrick(伍景熙):各创意中心没有“自主权高低”之分,核心是“发挥区域优势”。CCS的最大优势,在于我们有庞大的中国制造业在背后给我们助力。依托全产业链资源优势,我们才可以很准确、很迅速地让我们的创意变成生意,才可以更高效地将本土设计推向全球。中国制造业在性价比、生产效率与质量上的优势是无可比拟的。
加大管培生培养力度 吸引更多的设计人才加入阿迪达斯
据悉,目前,阿迪达斯在中国销售的产品中,超过60%由本土团队设计,95%为中国制造。这些设计师们通过协同、互助,集思广益,在短短四个月时间内就完成了这场大秀从设计到完工再到展现,令市场惊叹不已。
记者:CCS是如何选择设计师的?
Patrick(伍景熙):我认为更多是如何吸引。今天的年轻人不再是打开一个招聘广告,他们就会奔过来,他首先要喜欢你。这也是为什么过去两年我们加大学生设计师投入计划的原因。通过这些计划,我们可以提前触达高校设计专业学生,让他们进入CCS体系体验——既能在实践中发挥创造力,也能通过系统化培养实现从“学生”到“专业设计师”的转型。
等到他们真正毕业要找工作的时候,他们第一个可能想到的就是阿迪达斯,因为阿迪达斯中国的创意中心,有这样的舞台,可以让他们发挥创造力的同时,也让他们有一个系统化的方式去提升自己。我觉得这才是打开大家对于未来创造力的更重要的一点。与此同时,他们带来的新鲜视角,能激发资深设计师的灵感,“原来年轻人是这么想的”。
记者:未来会加强与海外其他市场的人才交流吗?
Patrick(伍景熙):人才交流是常态。今天的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中国消费者的审美也受全球潮流影响。我们会主动关注国际流行趋势,思考如何将全球流行转化为中国消费者喜爱的表达。我们需要真的用世界的眼光,以中国消费者的视野去看世界,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抓住年轻人就是抓住市场机遇 关键是“学会聆听”
应该说,阿迪达斯“赢”下上海时装周背后,一方面是运动与时尚的界限正愈发模糊。阿迪达斯是最早将运动与时尚融合的品牌之一,在运动和时尚两个领域有着深厚积淀和丰富的历史档案,成为产品开发持续不断的灵感源泉。近年来,从SAMBA、三叶草复古球衣到SUPERSTAR,再到ADIZERO EVO SL 代表的“竞速美学”,阿迪达斯持续引领运动时尚。
记者:我们注意到在社交网络上,阿迪达斯在过去一年有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现象,比如说和清华的联名,推出的三叶草宠物系列,年轻人也非常喜欢。请问你们是如何看待当代年轻人的选择和潮流的?又是如何把它和在地文化相结合,找到和中国青年或者更多青年人的情感共鸣的?
Patrick(伍景熙):你想去了解一件事情,必须要自己亲身体验,也要把自己融入进去。第一,我们本身整个产品相关团队都有很多年轻人,他们每天都有很多的想法,去激发我们去想一些新的东西。所以懂得聆听、抓取信息,这是很重要的第一步。第二步,当我们和消费者展开对话,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后,我们就会汲取到更多的信息去构建我们的创意。第三步,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勇于尝试、敢于行动。我们不再一味地纠结于短期投入和回报,更多是以一个开放的心态和消费者互动,看看消费者给我们的反响是怎么样,并抓到这些关键信息。
记者:品牌是如何发现新趋势或流行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挑战?
Patrick(伍景熙):肯定有一些挑战,我们一定会有试错的过程。比如初代FOS市场反响一般,但我们通过与消费者交流,找到问题根源,才迭代出后来的成功版本。当然,我们最近这几年也的确有很多一次就成功的案例,比如三叶草宠物系列,但也谈不上完美。因为当时有一些消费者反馈“尺码不全”。所以这次2.0版本,我们新增了三个尺码,去满足不同体型的宠物的需求。
对消费者而言,“被聆听”比“产品完美”更重要。只要我们愿意根据反馈调整,就能与年轻人始终同频,这也是品牌持续引领潮流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