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把那辆二手福克斯开回家的时候,我还跟我爸拍着胸脯说,这次捡着宝了。车龄三年,里程才四万多,内饰干净得跟新的似的,当时试驾的时候踩油门、打方向都特顺,我以为自己运气好,花六万就拿下这么个 “准新车”。
现在再看停在楼下的车,我只想抽自己两下。
周一早上出门,小区门口那段路在修,有个小土坡。我没当回事,正常往上开,结果后轮 “咔嗒” 一声,像是挂到了什么东西。我赶紧停车下来看,轮胎没事,底盘底下却滴了两滴油。当时心里就有点慌,但赶时间上班,想着可能就是蹭到石子了,没多在意。
到了周三,北京下了场小雨。下班回家停好车,我绕着车检查了一圈,这才发现底盘不对劲 —— 靠近后轮的地方,有一块铁皮锈得都发褐了,用手一摸,居然能蹭下点锈渣子。我赶紧趴下来看,这一看,魂都快没了:底盘两侧的纵梁上,密密麻麻全是小锈点,有的地方甚至已经开始鼓包,像是里面的铁已经烂了。
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给二手车行的销售打电话。那小子接了电话还装糊涂,说 “不可能啊哥,交车的时候我都给你看过了,底盘干干净净的”。我气得直手抖,说 “你看个屁!现在底盘锈得都快烂了,你跟我说干净?” 他支支吾吾半天,最后来了句 “可能是你这两天开的路不好,溅上泥水生锈了”。
这话谁信啊?才三天时间,泥水能把底盘锈成这样?我第二天请假,直接把车开到了我发小开的修理厂。发小钻到车底下看了十分钟,钻出来跟我说 “你这是买了个‘泡水车’底子吧?你看这纵梁焊点附近,锈得都发黑了,正常使用的车,就算开五年也不会锈成这样。肯定是之前泡过水,没彻底处理,里面的金属已经氧化了,现在外面只是开始爆锈”。
我当时脑子 “嗡” 的一声,坐在修理厂的台阶上,越想越后悔。
其实选车的时候,我不是没犹豫过要不要看底盘。当时车行的销售说 “哥,咱这场地小,举升机坏了,你看这内饰、发动机舱多干净,底盘肯定没事”。我当时看着发动机舱里亮堂堂的,连点油污都没有,又觉得销售说得有道理,就没坚持。现在才知道,发动机舱干净是能洗出来的,底盘的锈却藏不住,只是我当时太傻,没多想。
发小帮我把底盘彻底清理了一遍,喷了层防锈漆,花了我八百多。他一边干活一边跟我说 “你是真胆大,买二手车不看底盘,跟买鞋不看鞋底一样。底盘上有纵梁、横梁,还有悬挂的球头、摆臂,这些地方要是锈了,轻则异响,重则断梁,那可是要出人命的。我前阵子还修过一辆车,车主跟你一样,没看底盘,开高速的时候下摆臂断了,差点撞护栏上”。
我听着后背都冒冷汗。这几天开车,总觉得车有点不对劲,过减速带的时候,后轮那边有 “咯吱咯吱” 的响声,以前都没有的。发小说这是因为生锈的地方已经影响到悬挂了,得赶紧换零件,不然越开越危险。
昨天我又去了趟二手车行,跟他们吵了一架。最后他们退了我五千块钱,说是 “补偿维修费”,但想退车是不可能的。我也没精力跟他们耗,只能认栽。回来的路上,我给我爸打电话,我爸没骂我,就说 “吃一堑长一智,以后不管买啥,都得自己把好关,别人说的再好,不如自己亲眼看见”。
现在想想,当时要是多坚持一句,哪怕让销售找个千斤顶把车支起来,我也能看见底盘的锈。可我偏偏就信了销售的话,觉得 “看着好就没问题”。其实买二手车,最该看的就是那些 “看不见” 的地方 —— 底盘、变速箱、刹车系统,这些地方要是有问题,比内饰脏、外观有划痕严重多了。
还有个事我得提醒你们,我后来查资料才知道,很多二手车行会故意把底盘洗得干干净净,甚至喷一层临时的漆,掩盖锈迹。所以就算看底盘,也得仔细看焊点、接缝的地方,那些地方最容易藏锈。要是能把车开到修理厂,用举升机升起来,让师傅帮着看,那就更稳妥了。
我现在每天开车前,都得绕着车看一圈底盘,虽然知道喷了防锈漆,但心里还是不踏实。这六万多花得,真是买了个教训。你们要是以后想买二手车,可千万别学我,不管销售说得多好听,不管车看起来多新,一定要把底盘好好检查一遍,不然开回去发现问题,哭都来不及。
对了,你们身边有没有人买二手车踩过坑?都是怎么解决的?我现在都有点怕了,以后再换车,真不知道该信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