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龙江省消费者协会通报一起新能源汽车消费纠纷案例,提醒消费者注意购车环节中的“续航陷阱”。
2024年8月,王女士花费22万元购买某品牌纯电动汽车,商家宣传“续航里程可达600公里”。但实际使用中,车辆满电后续航仅350公里左右,即使在适宜条件下也难以突破400公里,与宣传差距达250公里。面对王女士的质疑,4S店以“驾驶习惯、气温、路况等因素影响”为由推脱责任。2025年1月,王女士向消协投诉并提交证据。经调解,4S店最终为王女士办理全款退车,并赔偿保险、充电桩安装及交通误工等损失合计1.5万元。
省消协指出,本案反映出三方面问题:
一是部分经营者夸大产品关键性能,侵害消费者知情权;
二是消费者过于依赖宣传,未将关键承诺写入合同;
三是新能源汽车性能标注、检测标准等仍需统一规范。
省消协发布购车避坑指南:
理性判断宣传信息
建议通过行业评测、真实用户反馈、行业数据等渠道综合了解车辆性能。对于厂商宣传的关键数据,可要求在销售合同或补充协议中明确标注,并约定未达标的相应责任,避免口头承诺无法追溯。
重视车辆验收与初期使用
提车时检查车辆及文件是否完整,初期使用中重点关注续航等核心功能表现,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沟通。
留存证据依法维权
保管好合同、发票、宣传资料等证据。若协商无果,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或消协投诉,必要时申请第三方鉴定。
消费者通过保存证据、依法投诉,有效维护了自身权益,此案例为处理类似纠纷提供了参考。
来源:冰城+客户端
记者:陈悦
编辑:马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