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滴滴自动驾驶正式宣布完成D轮融资,融资总额达20亿元。本轮投资方阵容涵盖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北京信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等京籍资本,以及广汽集团、广州广花基金等粤方力量,滴滴自身亦参与投资,形成“政企联动+生态自投”的多元融资格局,为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突破与场景落地注入强劲资本动力。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L4级自动驾驶的企业之一,滴滴自动驾驶此次融资资金将重点投向两大核心方向:一方面加大AI研发投入,持续打磨环境感知、行为预测、规划控制等核心算法能力;另一方面加速推动技术应用落地,为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滴滴联合创始人、自动驾驶CEO张博强调,L4自动驾驶技术是下个十年人工智能时代的关键变革力量,不仅能大幅提升出行安全、效率与体验,更能通过负责任的科技创新探索新型就业空间,为智能网联产业发展贡献核心价值。
此次融资背后,是滴滴自动驾驶近十年在AI、量产及运营领域的扎实积累与市场验证。今年以来,其全无人驾驶测试已在北京、广州两大核心城市实现全场景覆盖,无人车在早晚高峰拥堵路段、深夜复杂路况及骤雨等极端天气下均展现出稳定的运行性能,充分验证了技术方案的成熟度。更值得关注的是,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联合打造的新一代前装自动驾驶车已进入量产倒计时,该车基于广汽埃安AEP 3.0纯电平台及星辉电子电气架构打造,搭载包含33个传感器的硬件平台与算力超2000 TOPS的中央计算平台,计划于2025年底正式交付,并随即在北京、广州等地启动示范应用。
从行业视角看,此次融资精准契合国内自动驾驶“场景为王、务实落地”的发展逻辑。2025年中国AI领域830亿元融资中,自动驾驶已成为第二吸金赛道,资本显著向“有场景、能落地”的头部企业倾斜。滴滴自动驾驶凭借与网约车业务的天然协同优势,计划将自动驾驶车辆作为短途订单、特定区域及夜间时段的运力补充,接入“慧桔港”运营系统实现人机混合调度,这种“技术研发+场景运营”的闭环模式,正成为资本青睐的核心逻辑。广汽集团的持续加码,则进一步深化了“车企+科技公司”的场景协同,其合资成立的广州安迪科技已完成工商注册,为技术量产落地提供了整车制造与生态运营的双重保障。
业内分析指出,在京粤两地政策与资本的双重加持下,滴滴自动驾驶的D轮融资不仅夯实了其技术研发的资金基础,更构建起“技术-资本-场景”的协同生态。随着2025年底前装车型的交付与示范运营启动,滴滴将在智能出行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其探索的“量产落地+运营验证”路径,也为国内自动驾驶行业从技术研发向商业化闭环跨越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在全球自动驾驶“中国押注场景落地、美国深耕技术壁垒”的路线分野中,滴滴的此次融资与落地规划,无疑将进一步强化中国在场景驱动型发展路径上的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