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陪朋友去修轮胎,就见工位上摆着个鼓包的胎,侧面鼓得跟个小馒头似的。修车的李师傅拿着扳手敲了敲,眉头一皱:“这胎早该扔了,还敢开高速?命比钱重要啊!”
朋友当时脸都白了,他这鼓包的轮胎已经开了小半个月,总觉得 “没漏气就没事”。说实话,我以前也犯过这糊涂,去年冬天过坑没减速,轮胎鼓了个包,心想凑合用用得了,结果没几天就被楼下修车摊的师傅骂了一顿。
李师傅说他见多了心存侥幸的车主。有次一个大哥开 SUV 来,轮胎侧面鼓了个鹌鹑蛋大小的包,还说 “就一点点,不用换”。师傅没辙,拉着他看墙角堆的废轮胎:“你瞅瞅这些,哪个不是从‘一点点’鼓起来的?上次有个车主,鼓包比你这还小,高速上爆胎,方向盘都抢得断了胳膊。”
到底啥程度的鼓包必须换?李师傅捏着那个鼓包胎说:“只要鼓起来,不管大小都得换!你以为鼓包是橡胶的问题?里面的帘布层早断了。” 他扒开轮胎纹路给我们看,“这玩意儿就像轮胎的骨头,断了之后气往破地方顶,跑起来温度一高,说爆就爆。”
我记得以前看新闻,有品牌轮胎批量鼓包,后来查出来是质量问题。李师傅说那是少数情况,绝大部分鼓包都是自己开出来的。“上马路牙子最毁胎,尤其斜着上,速度稍微快点,帘布层百分百断。” 他指了指店外的马路牙子,“你看那上面的划痕,全是轮胎蹭的,好多人图方便,殊不知胎早被暗算了。”
朋友追问:“那胎压不对也会鼓包?” 李师傅点点头:“太足或者太少都不行。太少了轮胎软,过坑的时候胎侧被轮毂和地面夹得厉害,容易裂;太足了硬邦邦的,一点缓冲没有,撞个石头就鼓包。” 他顿了顿,“有些年轻人爱装扁平比小的胎,看着洋气,其实更不经造,坑洼路稍微快点就中招。”
正说着,有个车主推着轮胎进来,胎侧鼓了个大疙瘩,边缘还裂了道缝。“昨天过个凹坑没注意,今天一看就这样了。” 车主挠挠头。李师傅叹口气:“这要是在高速上,后果不堪设想。轮胎这东西,出厂三五年就算老化了,哪怕没鼓包都得换,何况鼓成这样的。”
朋友赶紧让师傅换胎,拆下来的时候我瞅了眼,鼓包的地方里面全是断成一截截的帘布。李师傅说:“别心疼钱,这胎要是爆在市区还好,要是在高速上,车毁人亡都有可能。”
其实吧,轮胎鼓包真不是小事。以前总觉得 “没破就没事”,现在才知道,那鼓起来的地方就是颗定时炸弹。尤其是经常跑高速、走烂路的,每次开车前真得绕车看看轮胎,别等出了事才后悔。
换完胎出来,朋友拍着胸口说:“以后再也不敢凑活了。” 我也跟着后怕,想起之前开着鼓包胎跑郊区,现在想起来手心都冒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