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在快速路上差点出事,现在想起来还后背发凉。当时正放着那首特上头的摇滚,音量拧得挺高,车窗关着,整个车厢跟个小酒吧似的。突然旁边车道一辆车变道过来,我愣是慢了半拍才踩刹车,差一点就蹭上。
后来跟当交警的朋友聊起这事儿,他才说我这是典型的 “音量杀手” 后遗症。你别说,我以前真没当回事,总觉得音乐开大声才够劲儿,堵车时能解闷,开长途还能提神。结果朋友直接泼冷水:超过 80 分贝,判断力就开始打折扣了,要是到 90 多分贝,那失误率能涨一倍都不止。
这事儿勾起我的好奇心,特意去查了查。原来耳朵和眼睛是连着的,声音太吵眼睛都会受影响。有研究说 90 分贝的噪音,就跟在地铁里似的,眼睛对光的敏感度会下降,看东西都模模糊糊的。我想起上次开夜车,音量开得大,对面来车时总觉得晃眼,半天看不清路,当时还以为是车灯太亮,现在才明白是噪音闹的。
车里装低音炮的更得注意。我楼下那小伙子就改了音响,每次启动整个楼都震。这种改装车的音量轻松就能破百,不光吵得邻居烦,他自己开车时连后车喇叭都听不见。民警早就把这归为危险动作了,说音量太大,外界的路况信息根本接收不到,可不就等于闭着眼开车嘛。
其实不是不能听音乐,关键是得有分寸。之前在青岛新闻上看到说,70 分贝左右最合适,既能放松还不影响判断。我现在开车都有意识地调小音量,大概就是能听清歌词,同时窗外的声音也能听见的程度。别说,反而觉得更踏实了,不用总担心错过什么动静。
有次坐同事的车,她放轻音乐,音量刚好,一路上聊聊天也不费劲。对比我之前那种 “震耳欲聋” 的开法,简直是两种体验。而且声音小了,脑子也不容易乱,遇到突发情况反应都快了些。
真的,别觉得音量大只是吵点,这可是直接跟安全挂钩的。大脑光顾着处理噪音了,哪还有精力判断路况?之前看到个数据,说音量 95 分贝时,判断失误率能到 40% 以上,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现在我每次上车调音响,都会下意识看一眼音量键。有时候朋友坐车想调大,我就赶紧拦住,把我那差点出事的经历讲一遍。他们一开始还笑我小题大做,听完都乖乖把音量降下来了。
开车这事儿,真就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可能就因为音乐太吵,没听见行人的呼喊,没察觉刹车声,事故就来了。与其追求一时的刺激,不如稳稳当当地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