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余凯:“我认为技术应该惠及每一个普通用户、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市场与细分领域。”
(文 / 观察者网 周盛明 编辑 / 高莘)
2025年慕尼黑国际车展(IAA Mobility)期间,大众汽车集团在其展台举办“ADAS for ALL(让高级辅助驾驶走向大众)”主题讨论。
此次主题讨论的嘉宾包括大众汽车集团CEO奥博穆(Oliver Blume)、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高通CEO安蒙(Cristiano Amon)、CARIAD CEO彼得·博世(Peter Bosch)、奥迪技术开发董事会成员杰弗里·布库(Geoffrey Bouquot)、博世移动CTO马提亚斯·皮林(Mathias Pillin)等。
“ADAS for ALL”主题讨论大众汽车集团
近年来,中国在高阶辅助驾驶上的进步速度举世瞩目。曾经新势力车企30万以上的车型才会配备的功能,正在中国以星星之火汇聚之势渗透进15万级的主流价格区间。
在此次主题讨论中,海外汽车企业、科技企业也关注到了这一趋势。
“中国速度”举世瞩目,外企取经
彼得·博世表示,他们关注到,在中国2万欧元级别的车型都已经开始搭载高阶辅助驾驶了。
“在2万欧元这个价格段出现L2,是一个强烈信号。中国在这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我们能从中国学到什么?又该如何把技术一起往前推进?”彼得·博世询问余凯。
余凯表示,目前地平线和大众汽车集团的合作非常紧密,地平线与大众汽车集团旗下软件公司CARIAD的合资公司酷睿程(CARIZON)的产出效果也很好。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大众汽车集团
“大家常说‘中国速度’。中国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这倒逼技术以极高的效率迭代。例如,过去10年里,激光雷达的成本下降了多少?大约是一千倍。再想想车端算力的变化、AI的进步速度——以我们自己技术团队的经验来看,这个变化是指数级的。”余凯表示。
对高阶辅助驾驶企业来说,出货量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性价比的提升呈现正相关。根据公开数据,截至今年8月,地平线征程家族累计量产突破1000万套。
根据地平线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地平线在中国自主品牌辅助驾驶计算方案市场份额已增长至32.4%,在中国自主品牌ADAS前视一体机市场份额提升至45.8%。
余凯表示,中国消费者更前瞻,愿意更快拥抱新功能,用户乐于接受新的数字体验和各类AI产品。所以,对于科技企业来说,在中国把技术跑通、把产品打磨成熟非常关键。
“因为(中国)这里形成的趋势很可能成为全球大趋势。归根到底,人性相通:如果(未来)有一种更省事、更顺滑的从A到B的出行方式,大家都会喜欢它。”余凯表示。
余凯预判,在高阶辅助驾驶领域,未来3—5年会出现“新拐点”。“在那里,车端的算力水平、软件栈的形态、整套系统的成本/体验,都会出现新的最优解。”余凯补充道。
对于中国速度,余凯这样解释:“这就是‘从愿景到行动’的过程——也是你真正引领趋势的方式。这就是所谓的‘中国速度’。”
“软件吞噬一切”
“余凯是现场嘉宾里最早投身AI的先行者之一。他常说‘软件正在吞噬整个世界’。”彼得·博世表示,关于软件行业的代际变化,他也询问了余凯的看法。
余凯认为,回顾过去的几十年,软件行业正从“1.0时代”迈向“2.0时代”,而地平线正在推动这一进化。
“这正是我们当下在做的事情——而且是一个‘从底层到应用’的系统性主题。真正的创新才刚刚开始。未来十年,还会发生更多、更大的事情。”余凯表示。
目前,地平线的定位已不再局限于芯片供应商。通过在软件领域的专长,地平线更像是一家全栈智能方案供应商,可以将软件和硬件打包以服务车企。
余凯表示,在中国,消费者对于辅助驾驶的期待正在变得更高,过去的基础标准已难以打动用户,“大家的关注点正转向更高阶的能力,比如城市NOA,不再只局限于高速场景。”
对此,地平线除了深耕包括芯片在内的辅助驾驶计算方案,其还正在推动自研高阶辅助驾驶系统HSD的落地。
据悉,地平线HSD城区辅助驾驶系统已与多家车企、超10款车型达成定点合作,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正式开启量产。
这也意味着,地平线不仅能提供给车企开发过程中所需要的软硬件,甚至还可以直接提供一个装车即用的完整系统。
余凯曾这样总结:我们是硬件公司里面最懂软件算法的,软件算法里面最懂硬件的,然后还是软件+硬件公司里面最懂车规的。
技术的关键是“普惠”
立足中国,展望全球,中国的科技企业正在扮演“盟友”的角色:帮助全球车企向智能化时代迈进。
以地平线为例,目前,包括大众汽车在内,已有9家合资车企与地平线达成30款车型定点合作。
此外,地平线与博世基于地平线征程6系列芯片联合开发的多功能摄像头和纵横辅助驾驶系统已获得多家车企定点,地平线与大陆集团成立的合资公司智驾大陆也正式开启欧洲多地全场景路测。
余凯还透露,地平线还和某日本车企合作,帮助其在印度市场落地高阶辅助驾驶系统。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故事:一家中国科技公司为印度市场提供方案。我认为这正是我们应该拥抱的世界、我们要共同创造的未来。因此,开放协作不只是口号,而是让最好的自动驾驶技术不再只服务高端车型的现实路径。”余凯表示。
据悉,印度汽车市场对于成本敏感,该合作很好地诠释了中国科技企业展现开放姿态,帮助全球消费者享受“技术普惠”的姿态。
“我认为技术应该惠及每一个普通用户、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市场与细分领域。”余凯表示,“本质目标应当是普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