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问起如何看待新能源车“只要传统品牌一发力”这个梗已经快十年了,最新的产品设计能兑现承诺了吗?你还别说小星还真有资格就着这个问题聊聊,正好十年前写过一篇德系三强BBA电动化时代,彼时的530Le、A6L e-tron、S500eL每一款都像是在说:"看,传统豪华品牌只要认真起来,分分钟教新势力做人。"十年过去了,这个梗从"只要传统品牌一发力"变成了"传统品牌到底什么时候发力",再到现在的"传统品牌是不是发错力了"。我们一起聊聊吐吐槽。
集体返祖当创新变成复古
2025年当我看到最新的宝马iX3、奔驰纯电GLC和奥迪Concept C时第一反应是设计师们是不是集体穿越回了2005年?都说官方吐槽最为致命。奔驰官方将奔驰从1900年的前脸从2025年纯电GLC设计进行了演进展示。纯电GLC更绝的是把经典的三叉星徽做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仿佛在用尽全力提醒消费者:"别忘了我是奔驰!"整车造型基本就是燃油版GLC换了个封闭式格栅,连伪装都懒得做。这种设计逻辑大概是既然消费者认可我们的传统设计,那就原封不动地搬过来呗。
宝马终于听劝了将越来越硕大的双肾格栅设计进行了回滚。本来就是明明电动车不需要那么大的进气口却硬生生保留着倔强地维持着最后的体面。宝马晒出了官方对比图全新iX3前脸回归1961年宝马1500的小双肾设计。
奥迪Concept C倒是稍微努力了一下把家族式的大嘴设计做了些许收敛,但四个圈还是要死死地占据C位。整车比例依然是传统的长车头短车尾,完全没有利用电动平台的空间优势。回想奥迪RSQ原型车在电影《我机器人》中的惊艳亮相还是无比怀念。
相反上汽奥迪E5倒是从车标到电气化智能化设计进行了全面革新。外观方面E5采用了全新设计的字母化车标彰显品牌进入电动时代的决心。流线型车身融合了空气动力学与美学的完美平衡,低风阻系数予了车辆更加运动优雅的姿态。前脸的封闭式格栅与犀利的LED大灯组相呼应展现出未来感十足的视觉冲击力。在电气化方面E5搭载了高效电驱动系统和大容量电池组,先进的热管理系统确保了电池在各种环境下的稳定表现。智能化是E5的另一大亮点,搭载尺寸中控屏幕和全液晶仪表盘造出科技感十足的驾驶舱环境。驾驶辅助系统结合激光雷达多组摄像头为驾驶者提供更安全、更轻松的驾驶体验。不过马上遭到了奥迪官方对于奥迪四环相扣才是奥迪的疯狂暗示。
十年承诺一地鸡毛
回看2015年的承诺,德系三强当时的插电混动战略看起来步步为营。宝马的530Le率先进入补贴目录,奥迪忙着把纯电续航里程提升到50公里以上,奔驰虽然慢了半拍但也在努力追赶。当时的逻辑很清晰是先用插电混动过渡积累技术,然后全面电动化。结果呢?十年后的今天,当特斯拉Model Y月销量突破10万,当比亚迪成为全球新能源销冠,当小鹏、理想、蔚来从"PPT造车"变成实实在在的市场玩家,BBA的纯电产品突然没有之前传统燃油车香了。
灵魂拷问到底是不能还是不想?
BBA不是没有技术。宝马的碳纤维车身技术十年前就用在i3和i8上了,奔驰的电池技术通过与比亚迪合作也积累了不少,奥迪背靠大众集团的保时捷PPE平台资源丰富。但为什么最终产品却如此"复古"?答案或许很简单。传统豪华品牌的利润主要来自高溢价的燃油车,电动化对他们来说更像是应付政策和舆论的"作业"。设计上的返祖,本质上是品牌认知的路径依赖害怕失去品牌辨识度。
"只要传统品牌一发力"这个梗可能还要再流传十年。因为BBA们还在纠结是做"像燃油车的电动车",还是做"真正的电动车"。他们一边眼馋特斯拉的市值,一边说要All in电动化。不得不说确实到了该孤注一掷的时候了,否则下一个十年恐怕只能等来一句“大人时代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