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202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开幕,在“高层峰会:聚焦硬科技,以科技创新持续引领产业创新”中,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战略规划部总经理、研发总院院长杨彦鼎发表题为“稳步夯实新能源技术 加快突破智能化技术 构建核心技术新生态”的演讲。
杨彦鼎认为,当前,汽车消费从符号化消费转向智能与场景理性消费,主要呈现三大方向:
第一,安全与舒适的底层需求持续升级。近三年来,驾乘舒适性、系统可靠性、主动安全功能始终稳居用户关注度前三位。其中,驾乘舒适性的用户关注度持续上升40%,位居用户功能需求第一位;系统可靠性的关注度从28.7%增长到35%;主动安全的关注度始终保持在33%的较高水平。与此同时,五感体验的技术要求从过去单纯功能满足向情感适配延伸。
第二,场景化服务需求高速增长。用户日常使用场景呈现多元化趋势,工作通勤和家庭用车仍属高频场景。从大数据分析看,2020年新能源汽车用户日均车内停留时长仅为72分钟,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134分钟。用户在车内停留时间更长,就会期待通过空间灵活化、智能化、场景化、舒适安全化、娱乐沉浸化等体验,实现汽车从单一交通工具向“第三生活空间”的升级。
第三,人车关系迈向伙伴化。随着智能座舱与人工智能深度整合,40%的用户将多模态交互视为智能座舱的核心指标。用户对空间交互、多模感知、操控等功能日常需求强烈,主动式DMS包括面部识别、手势控制等功能的搭载率不断上升。拟人化车载智能体所提供的陪伴属性,进一步推动汽车向情境理解、行进响应、服务闭环的方向演进。
杨彦鼎还透露了东风汽车在相关领域的阶段性成果与实践。尤其值得注意的重磅消息是:东风汽车正在布局研发三代固态电池。全自主开发的350Wh/kg 1C固态电池产品预计2026年首搭整车产品,实现1000公里续航。
这意味着将彻底解决电动汽车用户的里程焦虑问题。这项突破性技术也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全新变革。
“东风正在研发基于氧化物和聚合物的新型复合电解质固态电池。目前行业固态电池处于固液混合状态,比例约7%-8%。通过正负极配方和电解质配方,我们大幅降低电池内部阻抗超过30%,加快充电速率,提高效率。通过正负极材料组合,高效结合超薄电解质涂布技术和制造工艺优化,提升电池单体积储能能力。当前循环寿命达1200次,-20℃以下容量保持率达89%以上,从实验情况看,低温续航表现较为优异。同时围绕固态电池搭建全链路测试体系,从材料到电芯再到电池包,全方位验证产品可靠性,目前已通过170℃热箱安全实验,远超液态三元电池130℃的水平,安全阈值大幅提升。后续积极布局全固态电池技术,并与产业链充分合作。”杨彦鼎表示,当前在固液混合态350瓦时/公斤技术方面,已在武汉建立中试基地,计划与整车开发协同,于2026年实现整车1000公里全电续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