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橙财经资讯
作者丨青风
编辑丨六子
“现在很多用户认可我们的车、服务和技术,之所以不买,30~40%的原因是担心蔚来会倒,如果我们盈利,这个谣言就不攻自破。”蔚来创始人李斌近日在公司内部的全员讲话上表示,“四季度盈利有机会做到,也必须做到。”
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李斌已多次公开强调这一目标,并将其与“蔚来是否存续”直接挂钩。这意味着,蔚来已将公司的命运完全押注在四季度的扭亏为盈。
决心虽坚,现实却极为严峻。据最新财报,蔚来二季度净亏损仍高达49.95亿元,虽较一季度有所收窄,但亏损规模依旧触目惊心。
从单季近50亿亏损跃至盈利,蔚来所需跨越的不仅是财务鸿沟,更是一场关乎信任与生存的终极战役。
01「十年巨亏,退路已绝」
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淘汰赛持续加剧。何小鹏曾断言,最终能存活的车企不超过5家。哪吒、极越的接连暴雷,更让消费者对品牌的稳定性越发敏感。
汽车不是快消品,其使用周期长、售后依赖高。一旦车企倒闭,售后、维修、二手车保值及流通等很多方面都面临巨大风险。因此,“这家公司会不会倒?”已成为很多消费者决策时的首要顾虑。
成立十年来,蔚来始终未能彻底打消这一顾虑。
财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蔚来净亏损为49.95亿元,同比收窄1%,环比收窄26%,但亏损规模依然庞大。调整后(Non-GAAP)净亏损为41.27亿元,环比收窄34.3%,同比收窄9%。叠加一季度67.5亿元的亏损,今年上半年蔚来合计亏损达117.45亿元。
*图源蔚来2025年Q2财报
而从成立至今年第二季度,蔚来已经累计亏损了超过1000亿元。金额之巨,令人咋舌。
对比其他新势力,理想汽车已连续盈利11个季度;杀疯了的零跑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经调整后净利润达3.3亿元;小鹏今年第二季度的净亏损额已大幅收窄至4.78亿元,四季度盈利转正的压力不大。反观蔚来,单季50亿级的亏损显得格外刺眼。
现金流方面同样不容乐观。截至6月30日,蔚来的流动负债高达622.82亿元,超出流动资产97.74亿元,股东权益总额为-11.19亿元。尽管现金储备维持在272亿元,但应付贸易款与票据金额高达349.51亿元,现金储备已难以覆盖应付款规模。
值得警惕的是,蔚来上半年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延长至220.4天,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2.76天。这一趋势与行业共同承诺压缩账期至180天形成反差。
资本市场的耐心也已大幅消磨。在今年二季度之前,蔚来的月均交付量一直在1万-1.5万之间徘徊,与零跑、理想、小鹏、问界等差距明显,股价持续低位运行。尽管7月起销量回升带动股价上涨70%多,但与2021年高峰相比,市值已经跌去90%。
这并非蔚来首次命悬一线。2019年,巨额亏损、现金见底、股价崩盘、产品召回、高管离职……内忧外患齐聚,蔚来一度濒临绝境。最终,依靠重要股东持续输血,尤其是合肥市政府在关键时刻的百亿级战略投资,才将其拉回安全区。
但白衣骑士不可能屡次降临。行业逻辑也已发生根本改变——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50%,资本市场估值模型从“成长预期”转向“盈利确定性”,靠故事融资“续命”的时代彻底结束。
李斌也清楚这一点,“这一次我们想要从谷底走出来,除了靠用户,更要靠自己的本事。”
02「以价换量,曙光还是回光?」
支撑李斌信心的,是今年二季度的财报数据与近期的销量增长。
2025年Q2,蔚来交付72,056台,同比增25.6%,环比大涨71.2%;营收190.1亿元,同比增9.0%,环比增57.9%;综合毛利率回升至10.0%;现金储备增至272亿元。
8月,蔚来总交付突破3.13万台,创历史新高,环比增长49%,时隔34个月反超理想,重返新势力头部。其中蔚来品牌10,525辆,乐道16,434辆,萤火虫4,346辆。
*图源蔚来
乐道L90首个月交付即破万,成为蔚来史上最快破万车型;新ES8预售超预期。基于此,三季度交付指引8.7万–9.1万辆,同比增40.7%–47.1%;营收指引218.1亿–228.8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然而,销量增长的背后,是“以价换量”的隐忧。
同样是六座纯电SUV,理想i8起售价为32.18万元,特斯拉Model Y L约33.98万元起,而乐道L90整车购买起售价只有26.58万元,电池租用方案(BaaS)起售价更只有17.98万元。
此外,8月下旬开启预售的全新ES8,预售价比二代下探十来万,BaaS方案预售价更是直接压至30.88万元起。
8月内,蔚来还两度调整电池策略:100kWh电池包直降2万;全系标配100kWh长续航电池包却维持原价。以ET5为例,相当于原来33.6万的配置现在卖29.8万,变相降价3.8万,可谓力度空前。
但激进降价引发老车主强烈不满。8月底,李斌在用户面对面活动中被车主当面质疑,从品牌信誉、车辆保值率到服务承诺,一一被挑战。长达五分钟的“灵魂拷问”甚至冲上热搜。
*图源蔚来活动现场
这充分暴露了降价对品牌信誉的反噬,短期销量增长或难弥补品牌的长远损失。
尽管李斌现场逐一回应,舆论却未完全平息。正如他此前所说,“继续高价无法参与竞争,活下去最重要。”即便背负“背叛老用户”的批评,生存仍是第一要务。
03「背水一战,信者仅5%」
尽管销量和经营状况有所回暖,蔚来要在四季度实现盈利仍面临巨大挑战。
李斌在9月3日的沟通会上承认,“今年一季度亏损60亿。那时在我们提出四季度盈利目标的时候,仅有1%的人相信蔚来能做到,现在已经有了5%。”
为了这5%的信任,蔚来背水一战。李斌将Q4盈利目标拆解为双指标:月均交付量达5万辆,毛利率达16%-17%。
交付量指标远超外界预期。月交付5万辆,四季度总交付需达15万辆,意味着较三季度8.7万- 9.1万辆的交付指引,环比增幅需达65%-73%,更是二季度72,056台的2倍还多。这在行业历史上几乎无先例可循。
更严峻的是,8月3.13万辆的交付高峰依赖于乐道L90的首发效应,而该车型产能要到10月才爬升到1.5万辆/月,ES8 则需等到12月。以目前的产能爬坡节奏,很难支撑月度5万辆的目标。
毛利率方面,李斌立下的目标是:集团车辆毛利率达到16%-17%,其中蔚来品牌中长期目标为20%-25%,乐道15%以上,萤火虫10%左右。
但二季度蔚来车辆毛利率只有10.3%,与目标值还存在6-7个百分点的差距。要在数月内填补这一鸿沟,要么大幅涨价,但必然打击销量;要么极致降本,实现难度极大。
为了降本增效,蔚来今年启动了堪称“脱胎换骨”的组织变革——推行CBU(基本经营单元)机制,将公司拆解为最小经营单元,每个单元都被赋予明确的成本目标和投资回报要求。乐道品牌在人员精简40%的情况下仍实现万辆交付,可见初效。但研发费用能否从30亿压缩至20亿,将是更大的考验。
*图源蔚来
此外,蔚来庞大的换电网络仍是财务上的沉重负担。
截至8月31日,蔚来在全球已累计建成换电站达3539座。且不说每座换电站高达数百万元的建设成本,单是土地租金、设备折旧、人员成本等运营开支,就是一笔巨额费用。
按李斌的说法,单站日均服务次数超过60次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但目前实际运营数字仅30次,尚有一倍的差距。换电网络这种重资产、低周转的运营模式,仍将持续侵蚀蔚来的现金流。
即便四季度真能实现盈亏平衡,蔚来全年亏损或仍将超过150亿元,现金储备会进一步降至200亿元以下。按照当前的亏损速度,2026年二季度可能面临现金流枯竭风险。
而行业政策环境的变化更添变数。2025年是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的最后一年,此后两年购置税减半征收。大量购车需求或将在今年年底提前释放。“明年Q1大家压力都会非常大。”李斌坦言,“我估计明年一季度,从行业的需求的角度来讲,可以做到今年四季度一半都不错了,对每家都是压力。”
即便翻过今年四季度这座“大山”,蔚来前方也并非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