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有一些新能源车主的充电焦虑也随之升温。了解这些充电细节,不仅能保护你的爱车,更是出行安全的重要保障。以下为个人经验之谈。
盛夏时节,高温天气不仅让人难以忍受,对电动汽车电池性能也是不小挑战。
车辆经过暴晒或高速行驶后,电池温度会显著升高,此时立即充电可能会会加速线路老化、缩短电池寿命,还可能触发保护机制引发跳闸,但是我们又不得不马上充电来保证旅途的时间成本。
因此,如何让爱车在炎夏安全充电,成为每位新能源车主应该了解的知识。
新能源AI汽车充电▲
车辆经暴晒或高速行驶后,电池温度显著升高。有些技术专家建议,将车辆停放阴凉处静置10至30分钟,待电池冷却至适宜温度再开始充电。
然后呢,仔细检查充电枪接口与车辆充电口至关重要,必须确保无任何水渍残留,以防短路风险。优先选择地下车库、树荫下或配备遮阳棚的充电桩,避免车辆在充电过程中遭受阳光直射。
选择充电时间也很讲究。如果不是很急,将充电时间安排在清晨或夜间等温度较低的时段,有效避开正午高温,能够显著降低电池过热风险。
地下车库▲
充电期间,尽量别开启空调、音响等高功率车载设备。这些设备会增加电池额外负荷,不仅影响电池寿命,还会带来安全隐患。
日常使用中,将电量保持在20%至80%区间较为理想。如需长途出行,可充电至90%。高温环境下,使用快充功能时尽量将充电量控制在80%以内,以减少对电池的损伤。
雷雨天气需要特别小心。若发生雷击,极有可能击中充电线,产生巨大电流和电压,造成电池损坏。充电枪在插入或拔出车载充电插座时,可以使用雨具遮挡,避免雨水溅入充电枪和车载充电插座内。
雨天充电▲
当然,先进的热管理系统,也是新能源车安全充电的关键保障。比如国内头部车企最新获得的电池包冷板专利,解决了电池高温下的散热痛点。
数据显示,电池温度每升高10℃,寿命减少20%。高效的热管理系统就像给电池装上“降温风扇”,确保性能稳定。
一些好的新能源电动车的智能热管理策略,能够极大保证充电时的安全性,在炎炎夏日当电机高速运转产生大量热量时,高效散热模块会迅速介入,通过优化的气流路径和散热元件,将多余热量快速导出。
AI电池透视图▲
还有一些优秀的热管理材料也功不可没,如放在电池组缝隙之间的泡棉或者MPP,能隔热,阻燃和吸收冲击,高导热硅胶片也能及时将热量导出等等,好的热管理材料也能够保证电池健康的下限,降低热失控扩散的风险。
高导热硅胶垫▲
充电过程中,人员应尽量避免停留在车内。充电会产生干扰,人体、手机都会受到影响。
避免在车内放置易燃易爆物品。车主要学会合理安全充电、放电,避免过度充电、放电或者充电不足等情况。
若车辆着火,报警时一定要告知汽车的品牌和型号。起火后尽快采取断电措施,并迅速远离,交给专业人员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动力电池着火后,一般很难用水扑灭。
驾驶过程中,尽量避免急加速、急刹车等激烈操作,减少电池瞬间大电流放电,降低电池负荷。避免长时间高温行驶,防止电池因持续高负荷运转受损。
汽车高速行驶▲
高温季节,建议车主定期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涵盖电池组、电机、控制系统及冷却系统等关键部件,确保车辆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长时间停放于户外的车辆,建议使用遮阳帘或车衣进行遮挡,减少阳光直射对车辆内部及电池组的影响,避免车内温度过高,影响电池及其他电子设备性能。
夏季长时间不用车时,应在30%—50%荷电状态下存放为宜,避免在低电量状态下长时间停放,因为电池组长期在高温条件下搁置更容易触发自放电现象。
不过以上情况基本都发生在新能源刚出现的前期,随着热管理技术的进步正不断提升着新能源汽车的耐高温性能。有一些汽车企业,也在不断的推出和创新,热管理集成模块能对电池、电机、电控等多系统温度进行协同调控。现在基本不用担心热失控的发生了。
不过技术进步固然缓解了高温下的充电焦虑,但车主的谨慎操作和呵护保养仍是安全链条上最关键的一环。
我是宝益科技,一位深入研究分享新能源汽车配件、动力电池热管理材料创新解决方案的人,希望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