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居然猛赚12亿!
“智能小电驴”正在颠覆我们对电动车的想象。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如今街边闪过越来越多造型酷炫、能连手机、自带系统的电动车。
年轻人不再只把它看作代步工具,更视其为一种科技生活方式的外露。
最近,8月17日,九号公司M5系列新品开启预订,出乎意料,仅4小时,预订量突破11776台,创下品牌销售新纪录。
你可能很难想象:一辆小电驴,竟成了年轻人眼中的“社交图腾”。
而站在这一光环中心的,是九号公司——一家仅半年就净赚12亿元的企业。
看数据,九号2025年上半年营收突破117亿,同比大涨超过四分之三。而其纯收益相比去年同期直接翻倍,暴涨108.45%,表现非常抢眼。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电动两轮车业务表现尤为亮眼,累计销售239万辆,实现收入68亿元,同比翻倍增长。
放在整个电动两轮车市场中,九号以7.3%的份额仅次台铃之后——第四位。
但它的爆发性增长和强烈品牌认同,已让它从传统巨头的包围中撕开一道口子,成为谁都无法小觑的“新实力派”。
那么问题来了:在雅迪、爱玛称霸多年、高度内卷的市场中,九号究竟做对了什么?
2025年,可称为电动自行车的“转型元年”。
新国标自9月1日起全面落地,加速行业洗牌。从广东的区域补贴500元,到北京最高650元的以旧换新支持,各地政策力度不断加码。
没钱怎么办?8月,个人消费者也迎来贴息政策,年息率仅为1%。
老百姓换车成本更低了,消费意愿一下子就上来了。
但这类刺激政策虽在短期内拉高了销量,却也可能提前透支未来消费力。
尤其在一线城市如北京、广州,电动车覆盖程度正逐渐见顶,下一步的增长,必须靠产品差异化和对下沉市场的精细挖掘。
“大家都在抢政策窗口期,这几个月生意火爆。”某经销商这样说。
但九号的崛起,绝非仅靠“运气”。
很多人并不熟悉,2012年,九号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初创公司,以平衡车产品挤进智能移动领域。
三年后,它完成对Segway的收购——这一步不仅拿下关键专利,更打通了全球渠道,为日后国际化埋下伏笔。
早期,九号依托小米生态链快速起量。2017至2019年,与小米的关联销售占比超过五成,甚至一度被贴上“小米代工厂”的标签。
但它没有甘于代工。
通过持续的品牌建设与技术自研,九号在四年内完成了一次关键转型:从一个依赖小米的生态企业,蜕变为具有独立品牌认知的科技公司。
如今的九号,已逐步摆脱小米光环,形成更自主的产品定义与渠道体系。
当传统品牌还在价格战和续航参数的“红海”中缠斗时,九号果断换道,押注“智能化”——一条更能打动年轻人的新赛道。
其高端车型配备“Ridey GO!”智能系统,具备一键启动、坐感升级、倒地报警及OTA在线升级等功能;而“凌波OS”则通过AI算法实现远程控车、导航投屏、语音交互。
这些功能看似“不务正业”,却精准命中年轻人“既要实用,更要酷玩”的心理。
调查显示,83.7%人会更倾向于数字化电动车,尤其18—25岁的消费者更看重智能功能,占比高达76.4%。他们不再只追求“从A到B”,而是要求“全程体验”——能玩、能秀、能互联。
除了高端产品,九号也在中端市场推出多款高性价比车型,如C系列、B系列等,覆盖不同价格带,进一步拓展用户基础。
渠道方面,九号推行“线上线下同价”模式:线上下单、线下提车,每卖出一台车,经销商稳赚200元。
相比之下,台铃约赚100多元,小牛只有几十,且价格管理不如九号透明。
这套机制既维持了终端价格稳定,也实现了线上线下联动,构建出良性循环的渠道生态。
九号公司正在快速扩大其线下布局。截至目前,其在国内已经建立起超过8700家门店,逐步逼近“万店目标”。
曾经的行业巨头,雅迪、爱玛年销量分别为1380W辆、856W辆,一共占据国内市场的53%。
谁也没想到,这家初创企业能在雅迪、爱玛的双强格局中杀出生路。截至2025年7月,该公司在中国的累计出货量突破800万台。
这一数字不只标志着它的规模实力,更象征着它已从最初的行业“搅局者”,真正蜕变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竞争力量。
尽管业绩亮眼,九号也面临着三重挑战。
其一,市场覆盖率逐渐见顶。尤其在一线城市,电动车的普及率正逼近天花板。未来增长必须依靠产品差异化和对下沉市场的精细运营。
其二,行业竞争异常激烈。雅迪、小牛等竞争对手,纷纷推出智能车型。九号力图构建更深的技术壁垒,以期守住并扩大其领先优势。
其三,用户服务和品牌忠诚度的长期经营。智能硬件只是入口,真正的用户留存,要靠后续的服务响应、社区运营和全周期陪伴。
为寻求突破,九号将目光投向全球。
早在收购Segway之初,九号便为其全球化战略埋下伏笔。依托所获得的专利与渠道资源,如今九号在欧美市场已占据一席之地。
2025年上半年,其海外市场收入高达44.22亿元,占总营收38%。
在这一背景下,创始人高禄峰进一步提出“三三制”目标,即未来中国、欧洲、美洲三大市场各贡献30%的营收。
而在全球视野中,东南亚正成为下一个关键战场。该地区现有约2.5亿辆摩托车,是一个电动化率尚不足1%的巨量替代市场。
对九号而言,机会不仅来自于空白需求,更在于能否以“智能+安全”的产品理念重塑骑行体验,实现差异化落地。
相比老品牌,九号更早意识到:竞争逻辑已从“功能堆砌”转向“体验为王”。
如果说上半场是智能技术的竞赛,那下半场一定是用户体验与服务的比拼。
九号似乎更早意识到了这一点。最新动向是从产品技术走向服务一体化迈进。
值得注意的是,安全问题依然是行业痛点。数据显示,两轮车交通事故中有超过六成与操作不当有关,其中新手驾驶员占比逾40%,很多人对急刹、过弯等操作缺乏系统认知。
正因如此,九号竟然做起了“驾校”业务,点对点开启驾驶培训。这彻底颠覆同行业服务,为每一位VIP客户保驾护航,也标志着行业在安全培训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回过头看,九号这些年的探索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一个清晰样本:
用户思维不是一次性创新,而是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长期主义。
短期来看,政策+智能化+渠道共同推高了它的爆发;但长期而言,只有将“爆发”转化为“稳定可持续的增长”,才能真正赢得市场与资本的信任。
九号正站在一个关键路口,它能否突破周期局限,实现从“黑马”到“长期领跑者”的转身?
答案,仍在书写中。
-END-
参考资料:
1.中国新闻周刊:《金融“国补”来了,补给谁,怎么补?》
2.中国经济网:《九号电动的崛起一场行业智能化跃迁之路》
3.砍柴网:《行业首创!九号安驾学院联动交警部门构建安全驾驶全新生态》
4.财天COVER:《猛赚12亿,“智能小电驴”开挂了》
作者:时肆
编辑:柳叶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