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刷到个新闻,小米 SU7 好多车主自动泊车的时候撞柱子了,你说邪门不邪门?有个车主说在同一个车位停了不下百次都没事,结果突然就撞上了,撞完还一个劲给油,车尾巴都变形了。后来才知道是软件授时同步出了问题,最后召回了三万多台,靠 OTA 才修好。但你知道不?要是车企没把 OTA 升级的事儿提前备案,这操作根本就不允许!
我记得去年工信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就发过通知,明确说了新能源车搞 OTA 升级必须备案,不然就是违规。当时还纳闷,不就是远程更个新吗?至于管这么严?直到看了小米那事儿,还有起亚、宝马那些召回案例,才明白这里面门道多着呢。有个工程师朋友跟我说,有些车企为了省事儿,或者想悄悄改点参数,就不备案直接推送 OTA,万一像起亚那样,ICCU 软件出问题导致车失去动力,在高速上多危险啊!
说实话,以前总觉得 OTA 是个好东西,不用跑 4S 店就能更新功能。但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儿。去年有个车企没备案就偷偷给车升级了自动驾驶辅助功能,结果有车主反馈说升级后车总往护栏偏,还好没出大事。你说这要是真出了事故,算车主的还是算车企的?工信部 2022 年就有规定,涉及自动驾驶的 OTA 升级,得专门获批才行,可不是车企想更就更的。
还有啊,备案这事儿不是走个过场。车企得先备案管理能力,再备案车型和功能,最后每次升级都得备案。我见过有车主吐槽,说车企升级前连个通知都没有,早上开车才发现系统变了,连怎么用都不知道。其实政策里写得明明白白,升级前必须告诉车主更啥、要多久、有啥影响,升级完还得说结果。这要是不备案,车企偷偷搞,车主连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之前跟一个开新能源车的朋友聊天,他说有次 OTA 升级后,续航里程莫名少了几十公里,找 4S 店人家说正常。后来才知道车企是为了保护电池,悄悄调整了电控策略,但没备案也没告诉车主。你说这叫什么事儿?要是提前备案了,监管部门肯定会查这些问题,车企也不敢这么随心所欲。
现在想想,那些不备案就搞 OTA 的车企,要么是心存侥幸,要么就是觉得车主好糊弄。但别忘了,市场监管总局早就说了,要是车企用 OTA 隐瞒缺陷、规避召回,任何人都能举报。就像 2020 年那政策里写的,OTA 可不能代替召回,该备案的必须备案,该召回的也跑不了。
我身边还有人觉得,备案流程太麻烦,会耽误车企更新速度。但你反过来想,要是为了快就不管安全,那不是拿车主的命开玩笑吗?之前小米那事儿,要是早把 OTA 升级备案了,监管部门说不定早就发现软件问题,也不会有那么多车主撞车了。
说真的,现在新能源车越来越多,OTA 升级也越来越频繁,但规矩必须得守。没备案就敢动软件,出了事儿车企拍屁股走人,受苦的还是车主。我觉得不管是新势力还是老车企,都得把备案这事儿当回事,别总想着走捷径。
你们身边有没有遇到过车企偷偷 OTA 升级的情况?或者对备案这事儿有啥想法?评论区跟我聊聊,让更多人知道这事儿的重要性,别等出了问题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