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客车市场成绩单出炉,看点不少。
据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公布的最新数据,27家重点客车企业在今年7月一共卖出了9276辆6米以上客车。这个数字如果和6月比,掉了30%左右,但和去年同期相比却上涨了16.4%。看似“一涨一跌”,实则暗藏玄机。
“跌”是假象,“蓄势”是真相
环比下降近30%,乍一看不小,但这其实是客车行业常见的季节性节奏。6月通常是企业冲刺上半年的关键节点,集中交付订单后,7月自然进入淡季,销量回落很正常。
可别小看这份沉寂,它更像是“金九银十”前的一次深呼吸。政策端,新能源客车以旧换新的持续落地,为公交、旅游等领域带来更新需求;市场端,暑期旅游回暖,客运班线、景区接驳需求如同一场“及时雨”,比政策刺激更真实地映照了市场底色。
宇通“一骑绝尘”,苏州金龙/比亚迪猛追
如果说7月市场是一场“热身赛”,那么宇通无疑是领跑者。2642辆的成绩,让它稳居榜首,份额高达28.48%。单月销量甚至超过了第二名苏州金龙和第三名中通客车加起来的总和,统治力十足。背后是技术、规模、渠道和品牌的全方位加持。
苏州金龙则上演“火箭冲刺”,从6月的第五名跃至亚军,销量1042辆,同比飙升57.4%,环比也涨了25.7%。
中通客车以1013辆稳守第三,份额11%,表现扎实。福田欧辉也亮眼,694辆销量,同比增幅38%,排名升至第四。
安凯客车605辆,同比劲增52.8%,坐稳第五。更令人惊喜的是开沃汽车,同比暴涨1357%,杀入第六。
新能源阵营同样火热,比亚迪冲到第七,同比增长超109%,环比大涨44%,再度展现“新能源铁军”的锋芒。中车电动也重新回到前十,环比暴涨91.6%,其背后强大的集团资源开始显现威力。
值得一提的是,前十企业里有7家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其中苏州金龙、开沃、比亚迪和中车电动更是“双增”,堪称逆风翻盘。
放大镜下的1-7月:巨头稳固,新生力量搅局
把时间拉长到今年前7个月,6米以上客车累计销量65133辆,同比增长7.9%。虽然不是“爆发式”,但放在整体商用车增速趋缓的大背景下,这个表现已足够抢眼。
宇通继续扮演“稳的典范”,以20829辆累计销量稳坐头把交椅,份额32%,甚至比二三四名的总和还多。中通以6852辆居次,同比增长1%;苏州金龙凭5589辆升至第三,份额8.6%;厦门金龙紧随其后,5545辆,同比涨8.8%;金旅客车则以4762辆位列第五。前五合计掌握了67%的市场,马太效应明显。
但这并不意味着格局僵死。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凭246%的增幅脱颖而出,以乘商一体化理念切入城市通勤市场,成为“后起之秀”。比亚迪、福田欧辉也凭借新能源优势强势增长,分别同比增长22.58%和18.26%。
写在最后
7月的客车市场,表面看似“凉意”,实则在积蓄力量。传统巨头继续垄断话语权,但新能源、智能化、场景化正在撬动旧格局。谁能抓住这些新变量,谁就可能成为下一个改写规则的玩家。行业正在悄然酝酿一场深刻的变奏。
要不要我帮你把这篇稿子改成更“轻快”的自媒体风格,比如带点调侃和比喻,更适合发布在公众号或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