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这家“非典型新势力”,用十年时间,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首度半年度盈利、股价稳步上涨、资本合作不断传来新动向,这些消息像一连串的惊喜,把零跑推上了行业热议的中心。
千亿市值在望,好消息接连不断
8月20日,零跑汽车(09863,HK)收盘价报73.5港元,总市值接近982.67亿港元,距离千亿关口仅一步之遥。几天前,公司利好频频:17日,创始人兼CEO朱江明在社交平台宣布,仅周末两天,零跑净锁单就超过3000辆,刷新纪录;18日公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业收入242.50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74%,归母净利润0.3亿元,首次实现盈利;紧接着20日,有媒体爆料称,中国一汽正筹划入股零跑,计划收购约10%股份,相关方案正在内部推进。
买车网Buycar就此分别向一汽和零跑相关人士求证。消息显示,自3月双方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后,合作正加速落地,在技术与产品层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不过资本层面,目前双方仍未进一步披露。
其实,参考小鹏与大众的先例,不难看出,技术与产品互补之外,资本合作逐渐成为“新势力 传统巨头”的必选动作。在中国车市淘汰赛愈演愈烈的当下,资源协同、降本增效将成为能否胜出的核心。对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零跑来说,这或许就是冲击2026年百万辆销量目标的关键筹码。
规模效应撬动业绩,零跑实现首度盈利
把时间拉回到2025年上半年,零跑首次迈进盈利门槛,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家半年盈利的新势力车企。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2.50亿元,同比暴增174.15%;归母净利润0.3亿元,扭亏为盈。
销量则是背后的驱动力。上半年零跑交付22.1万辆,同比大涨155.7%;7月更交付5.01万辆,连续五个月稳居新势力销量榜首,也是2025年唯一一家月交付量突破5万的品牌。朱江明对此有着清醒判断:“销冠只是暂时的,真正要紧的是规模够大,才能逐渐盈利。”而这次,他兑现了承诺。
进一步分析数据,零跑毛利率升至14.1%,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创下新高;研发投入达到18.9亿元,同比增加54.9%。全域自研与精益生产显然是零跑制胜的秘密武器。比如,CTC电池底盘一体化、八合一电驱系统、全域集中式EEA架构等技术,让零跑在降低成本和保证交付稳定性上拥有独特优势。
产品 全球化,双轮驱动未来
朱江明喜欢用“长征”来形容零跑的发展路径。他说:“IPO时我们像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到了延安;十年后不再亏损,可以说完成了抗战;接下来就是解放战争阶段,如果胜利,我们就真正走出来了。”
零跑的野心不止于此。8月18日中期业绩会上,朱江明把2025年销量目标上调至58-65万辆,并确认2026年冲击百万辆。自2015年成立以来,零跑累计销量已接近90万辆,今年不仅是公司十周年,也是迎来百万辆的关键节点。
产品矩阵正在全面开花:C10上市13个月全球交付破10万辆;C11累计销量突破25万辆;C16稳居20万以内中大型SUV销量榜首;B10上市次月交付便破万,刷新速度纪录;而刚刚推出的B01,72小时订单已超万辆。按照规划,2026年将迎来5-6款新车集中上市,被视为“产品大年”。
除了国内市场,零跑也瞄准海外扩张。凭借斯特兰蒂斯集团的股东背景,零跑在渠道和本地化制造上具备优势。今年出口目标锁定5万辆以上,明年在欧洲的表现值得期待。朱江明直言:“中国车市格局已定,后来者很难突围。未来比拼的是成本效率和全球化能力。”
“非典型样本”的启示
十年磨一剑,零跑用规模撬动盈利,用研发压缩成本,再通过资本与全球化打开天花板。不同于“蔚小理”强调服务与智能的路线,零跑选择了更“传统”的路径——坚持造最像汽车的新能源车,最终跑进了主流车企的决赛圈。
如今的零跑,不仅是一家造车新势力的代表,更是行业里极具参考价值的另类样本。接下来,它要面对的,是如何把阶段性胜利,转化为品牌长期稳健发展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