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新能源客车市场有哪些新变化?
从数据上看,23家重点新能源客车企业(不含未报备企业)在7月共售出4068辆,同比大涨68%,但环比却下降了26%。同比与环比形成鲜明反差,折射出行业在高速增长中的结构性调整。长期依赖的补贴政策与集中采购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政策导向、技术突破和市场需求共同重塑行业格局。
在这种背景下,行业竞争悄然切换赛道——由“政策红利”转向“内生价值”。企业要想站稳脚跟,核心技术实力才是关键。电池的持续升级、智能网联的深入应用、成本下探的空间,以及海外市场的扩张,正在成为企业博弈的新筹码。
7月“双黑马”突围,市场冷热交织
单月销量素有行业“体温计”之称,7月市场表现可谓“冰火两重天”。
作为行业龙头,宇通客车依旧稳居榜首,售出789辆,占比19.4%,同比增长高达84.3%,远超行业均值。长期坚持研发投入的宇通,在续航、安全、舒适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继续引领行业。
另一大看点是开沃客车的“爆发式”冲击。7月,其销量达到583辆,同比飙升1357.5%,环比更是暴增1565.7%,市场份额达14.3%,仅次于宇通。虽然这与其此前基数较低有关,但也凸显了其在产品创新、市场拓展和营销策略上的积极成效,堪称7月的“超级黑马”。
比亚迪同样表现亮眼。7月销量560辆,同比翻倍增长109.7%,环比提升44%,份额升至13.7%,排名第三。凭借“三电系统”的深厚积累,比亚迪展现出稳健上升的趋势。
此外,苏州金龙与中车电动也实现强劲突破。苏州金龙以417辆跃升至第四,同比增长54%、环比大增126.6%;中车电动以297辆位列第五,同比增加118.4%、环比上涨92%。
1-7月:总体向上,分化加剧
如果说7月是短期脉冲,那么1-7月的累计数据则揭示出长期走势。全年前7个月,新能源客车累计销售24856辆,同比增长37.8%。
其中,宇通继续展现“绝对统治力”。累计销量6282辆,占比25.3%,几乎每卖出4辆就有1辆来自宇通,同比增长43.56%,再次打破“巨头增速放缓”的固有印象。
比亚迪以2899辆保持第二,同比增长22.6%,市场份额11.6%。中通客车以2260辆位列第三,同比大涨127%,份额9%。厦门金龙也不容忽视,累计销量2028辆,同比增长72%。
最引人注目的是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凭借1608辆的销量和246.55%的同比增幅,从低基数中实现突破,市场份额达到6.5%,成为上半年的一匹“黑马”。
整体来看,前十企业中有八家实现同比增长,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与增长潜力。但与此同时,“马太效应”日益明显。前七家企业市场份额已超过七成,而后三家的份额均不足5%,强者愈强的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短期的震荡,正是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然阶段。每一次格局的松动,都是新机遇孕育的前奏。新能源客车市场,正站在新的分水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