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的火力全开,已经让整个新能源赛道热度爆表。先说最炸裂的成绩:2025 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冲上 242.5 亿元,同比飙升 174%;毛利率更是跑出历史新高,达到 14.1%。股东净利润虽然只有 0.3 亿元,但调整后净利润高达 3.3 亿元,硬生生成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中,继理想之后第二家实现半年度盈利的企业。要知道,这在行业激烈的淘汰赛中,可是稀缺的“真金白银”。
从“蔚小理”到“零理小”,格局被改写
新能源汽车下半场,比拼的不是噱头,而是真正的销量和盈利能力。零跑这匹黑马从最初被排除在“蔚小理”之外,如今强势逆袭,直接打破格局,坐上了“零理小”的新王座。
2025 上半年,零跑交付量高达 22.2 万辆,同比激增 155.7%,不仅增速冠绝同行,还在销量榜上挤下理想,登顶中国新势力交付冠军。尤其是在 2025 年 7 月,单月交付 50129 辆,连续五个月稳居榜首,成为今年唯一一家月交付突破 5 万辆的新势力品牌。
B 系列初露锋芒,C 系列霸榜不下
车型矩阵是零跑的底气所在。
- C 系列:C10、C11、C16 依旧是流量密码。C10 连续三个月稳居中型 SUV 销量冠军;C16 则连续 8 周摘下 20 万以内中大型 SUV 销量桂冠。
- B 系列:新晋选手同样风光。B10 今年 4 月上市,次月交付便破万,刷新零跑交付速度纪录;B01 刚于 7 月登场,72 小时订单即超 1 万台,预示销量有望超越 B10。
在两大系列的共同发力下,零跑的市占率和品牌热度节节攀升。
逆势提价,单车价值拉满
行业卷到极致,大部分车企都在打“降价牌”。小鹏 MO3、P7 依靠价格下探换销量,上半年单车均价降至 19.85 万元,同比下滑三成以上。反观零跑却走了一条少有人敢走的路—— 单车均价同比上涨 76%。
价格不降反升,却还能卖爆,背后是扎实的产品力与研发实力。结果就是,上半年毛利率从 2024 年的 1.1% 飙到 14.1%,直接改善了盈利水平。与此同时,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额达 28.6 亿元,在同行普遍现金流紧张的背景下,零跑的资金储备已达 295.8 亿元,稳得很。
技术为王,全域自研打底
零跑并不是靠营销取胜,而是靠“真技术”。
2025 年 3 月,零跑推出 LEAP 3.5 技术架构,把智能驾驶、智舱、电驱、电池、热管理、底盘整合进一个中央域控,做到技术一体化升级。上半年,公司智驾团队和算力投入翻倍增长,端到端算法实现了城市通勤 NOA 的量产落地。未来还将继续加码 VLA 技术,计划在年底前实现更强大的城市辅助驾驶能力。
这些功能不仅装车,还“免费送”,真正实现了技术平权。比如 B10,12 万级 SUV 就能拥有激光雷达、8650 芯片和端到端智驾,续航还拉到 650 公里,难怪上市即成爆款。
出海狂奔,全球网点破 600 家
国内势头正猛,海外市场同样开花。2025 年 1-7 月,零跑出口 24980 辆,继续领跑新势力品牌;其中 7 月,欧洲用户下单超过 4000 台,刷新纪录。截至 6 月底,公司已在 30 个国际市场 建立超 600 家销售与服务网点,其中欧洲就有 550 多家,扩张速度堪称“飞起”。计划到 2026 年底,还将在欧洲落地本土生产基地,进一步加速全球化布局。
投资者追捧,股价市值齐飞
业绩一亮眼,资本市场立刻买单。美银证券称零跑 Q2 毛利率达到 13.6%,高于预测;净利润 1.63 亿元,远超预期。招银国际更是被“打脸”,原本只预计零跑能扭亏为盈,结果净利润比预期多出 1.15 亿元。受此影响,股价连续两天高开高走,市值一度突破千亿港元。
同时,董事长朱江明不断加码持股,港股通持仓比例从年初的 4.8% 升至 6.74%。年内市值已上涨 125%,长线资金持续加注。多家投行纷纷上调目标价,平均目标价突破 90 港元,比现价高出逾 22%。
总结
从销量到盈利,从研发到出海,零跑汽车用一份漂亮的财报,把“黑马”演绎成了“头马”。在竞争惨烈的新能源汽车淘汰赛中,零跑凭借高品价比、全域自研和国际化布局,彻底站上了行业 C 位。至于接下来的淘汰赛,还真不好说谁能跑到最后,但至少现在,零跑已经率先跑赢了上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