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展上,奇瑞QQ3回归没有公布最终价格,但先锋设计与科技内饰让人眼前一亮。而在同一展台,外观几乎一致的Smart精灵#1 BRABUS性能版直接亮出24.99万元售价。
作为A0级小车,Smart精灵的工艺与用料并未展现高溢价,甚至不及新款QQ3的精致化。唯一能撑起价签的,只有它“远超级别”的性能表现。
3.6秒的零百加速,34.38米的百公里制动距离,加上四驱与弹射模式,这是传统钢炮的标志性指标。放在A0级小车身上,确实能刺激部分情怀用户。
然而问题在于,情怀市场早已崩塌。奥迪RS3在2024年全球销量仅约0.8–1.2万辆,中国市场几乎为零。奔驰AMG A45全年全球销量0.2–0.4万辆,中国市场几乎绝迹。
宝马M2作为宝马M部门最畅销燃油车,2024年全球销量约1.3–1.7万辆,中国仅几百辆。高尔夫R全球销量1.0–1.4万辆,美国贡献4196辆,中国市场仅少量进口。
现代i30 N则在2024年欧洲停产,全年全球销量只有0.5–0.8万辆,中国市场为零。这些数字清楚表明,小钢炮市场已跌落至小众角落。
数据更具说服力。2024年中国市场A级钢炮整体销量不足5万辆,而售价20-30万的新能源轿车月销合计超过20万辆,需求完全倒挂。
smart精灵#1性能版的定位,本质是情怀试探。19英寸轮毂、BRABUS套件、森海塞尔音响、哨兵模式,这些加持只会让它更像“玩具”而非主力家用。
市场逻辑清晰:同样25万,消费者能买到中型SUV理想L6的入门版,或零跑C10的高配,谁还会为A0级“小炮仗”埋单?
品牌号召力也难撑腰。2024年smart在中国全年销量不到4万辆,仅仅相当于造车新势力TOP3的月销体量。体量决定话语权,BRABUS只是锦上添花。
反观QQ3的回归策略,6.88万元起售的定价区间,直接对标五菱宏光MINI EV与比亚迪海鸥。大空间+智能化,才是当下用户买单逻辑。
市场给出了答案。2024年五菱宏光MINI EV累计销量突破150万辆,比亚迪海鸥上市一年销量超25万辆,小车市场依旧庞大。
而售价24.99万元的精灵#1,注定只能成为小众收藏品。就像2010年后的菲亚特500 Abarth,最终年销不足2000台,成为品牌负担。
巴博斯赋予它尊贵徽章,但无法逆转小钢炮市场萎缩趋势。2025年的中国用户,买得起25万小车的,多数会转投特斯拉Model 3或小米SU7。
性能不再是唯一的“情绪价值”。3.6秒加速的激情,远不及大五座SUV的空间和舒适性来得现实。消费逻辑彻底迁移,留给小钢炮的土壤几乎消失殆尽。
因此,售价24.99万元的“性能版QQ3”,看似锋芒毕露,实则是逆潮流而行的孤勇者。销量尴尬几乎注定。
真正值得期待的,反而是奇瑞全新回归的QQ3。它才可能承接年轻人的入门需求,而不是在情怀泡沫里硬撑价格的精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