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中国的内战,正在把自己变成豪华车市的晚清帝国。当一汽奥迪在官方公众号写下“四环相扣才是奥迪”时,这场持续九年的南北奥迪内斗彻底撕破脸皮——就像慈禧太后对着列强喊出“祖宗之法不可变”,却又在八国联军的炮火中仓皇西逃。
这个曾经的豪华品牌霸主,如今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滑向深渊:2024年销量暴跌12.5%至61.1万辆,2025年上半年再跌10.2%,BBA中垫底的位置比晚清赔款单还要刺眼。更让人讽刺的是,当奥迪总部把电动化希望押注在上汽奥迪新能源品牌“AUDI”时,一汽奥迪就像被革职的老臣,只能用“四环正统”的牌坊来掩饰自己的无能,更暴露出其更深层次的危机……
从销量暴跌到价格体系崩塌
先看销量数据,一汽奥迪这几年的表现可以用“自由落体”来形容。2021年销量70.13万辆,同比下滑3.6%;2022年直接跌到63.56万辆,暴跌9.3%;2023年回光返照,反弹9.9%至69.82万辆,结果2024年又崩了,暴跌12.5%,销量仅剩61.1万辆,创下新低。
销量下滑也直接反映在财务数据上。2025年上半年,奥迪全球营收增长5.3%,但税后利润暴跌37.5%,增收不增利的背后,主因是中国市场的疲软,而一汽奥迪贡献了奥迪品牌在华94%的销量。对比奔驰、宝马,奥迪在华销量已然垫底,上半年28.76万辆的成绩被宝马(31.8万辆)和奔驰(29.32万辆)甩在身后。更可怕的是年轻用户的流失:新客户中30岁以下群体占比不足10%,95后更愿意选择特斯拉、小米小鹏等新势力品牌。
曾经的“官车”奥迪如何沦落到这般田地?核心问题在于电动化转型的失败。2024年,一汽奥迪销量的燃油车占比超过九成,而同期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47%。当比亚迪、蔚小理等中国品牌在新能源赛道上狂飙,奥迪还在靠降价清库存走销量。
而当上汽奥迪的“AUDI”品牌直接瞄准电动豪华市场,相当于截胡了一汽奥迪向豪华电动方向的转型机会,这才有了那张“四环相扣才是奥迪”的海报,表面强调品牌正统,实则对自身电动化落后的焦虑!
不仅于此,一汽奥迪还拉来华为乾崑智驾站台,但问题是搭载华为系统的A5L要到10月份才能上市,而且Q6L e-tron的高阶智驾还得再花3.88万元选装。相比之下,国产新势力的智能驾驶早已是标配。
打脸的是,上汽奥迪AUDI E上市首月订单破万时,一汽奥迪A3正在以11万出头的骨折价清库存……
为挽救销量,一汽奥迪祭出降价大招。在北京、成都等地,2025款奥迪A3裸车价已跌至11万出头,相当于打了66折。这个价格甚至比一些国产家用车还便宜,很多买A3的客户,进到4S店第一句话就是”能比隔壁大众速腾便宜多少”。尴尬的是,即便如此降幅,销量依然没有太大起色。
而这种价格崩塌更像传染病一样蔓延:奥迪A4L最低只要18、9万就能开走,A6L裸车价早已跌破30万,Q5L更一度跌至23.58万元。曾经代表身份象征的四环标,豪华品牌光环正在消失。
内斗不止:南北奥迪“宫斗戏”
南北奥迪的恩怨可以追溯到2016年。当时上汽和大众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引入奥迪品牌,这让一汽奥迪如临大敌。15家经销商联名抗议,要求奥迪中止与上汽的合作。虽然最终达成三方协议,但两家奥迪的竞争从未停止。
这种竞争在价格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本轮价格战的导火索,则是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的上市。7月上汽奥迪预售价26万,一汽奥迪马上降到25.68万;8月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正式售价25.99万起,一汽祭出23.98万起的“自杀价”。这种“针尖对麦芒”的价格战看似抢了市场,实则互相伤害——当消费者发现20多万就能买奥迪,谁还会为“豪华”买单?
值得一提的是,一汽奥迪A5L 2.0T运动版23.98万看似便宜,实则是阉割版毛坯房:胎压显示1000元、带场景灯语的矩阵式LED大灯16500元、方向盘加热1000元、电动尾门2900元、前排座椅加热+通风7500元,这些选配已然需要多花费28900元,更别说还缺少了5个毫米波雷达、带加热带记忆带电动折叠带锁车自动翻折和自动防眩目的外后视镜、前排座椅按摩等配置,以及最大170马力的低功率2.0T发动机动力孱弱(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最大功率204马力)。
难怪消费者吐槽:四个圈不够为这些配置买单,隔壁小米小鹏蔚来标配的东西,奥迪要加价3万。
电动化困局:一汽奥迪的战略失误
其实面对新能源浪潮,奥迪并非没有动作。2025年,一汽奥迪推出了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的Q6L e-tron和A5L,并宣称是首个与华为合作的豪华品牌。但这些动作的背后,是奥迪在电动化转型中的无奈。
首先是战略摇摆不定。2021年,奥迪曾宣布2033年全面停售燃油车,但2025年又撤销这一计划,转而采取“燃油+电动”双线并行策略。这种战略上的犹豫,直接导致了资源分散,电动化进程缓慢。
当蔚来ET7在2021年开启预售时,奥迪还在纠结油改电的MEB平台。这个基于燃油车架构的平台,改造出的e-tron系列被用户吐槽“车机卡顿像诺基亚”,续航和充电速度更被国产车按在地上摩擦。而原本寄予厚望的PPE平台,则因为软件部门CARIAD的bug,导致Q6L e-tron量产时间从2024年底推迟到2025年5月。
其次是奥迪总部把电动化核心资源给了上汽。这个全新的豪华电动品牌“AUDI”,其首款车型AUDI E搭载800V平台、后轮转向和空气悬架,零百加速3.6秒,续航超700公里,完全可以对标新势力电动车。相比之下,Q6L e-tron虽然挂着四环标,售价36.98万元的入门版却还得再花费3.88万元才能选装华为高阶智驾,这种战略倾斜让一汽奥迪彻底陷入绝境!
这场“四环正统”的舆论战,本质上是一汽奥迪最后的挣扎。为应对电动化转型,一汽奥迪推出了“融合直售”模式,但却触动了经销商利益。这个号称整合直营和经销商优势的新策略,实际是把定价权收归厂家,客户通过官方平台下单,全国统一定价,经销商只能拿固定佣金,并且还要承担售后成本,这种做法彻底激怒了经销商。
而当北京华阳奥通4S店的奥迪四环被问界Logo取代,中国豪华车市场的革命更是迎来了最后的终章。这场始于2024年的渠道地震,正以摧枯拉朽之势重塑行业版图——天津永濠奥达的玻璃幕墙不再反射四环光芒,郑州中升汇迪的VIP休息室摘下quattro海报,广州京溪奥迪的5S认证铜牌在电商拍卖平台流拍,而宁波运通国奥展厅的15年工牌,终与退网通知书一起锁进了档案柜。这些曾经的地标级门店集体谢幕,标志着四环时代的落幕。
结语:
一汽奥迪在中国市场的困境,并不是上汽奥迪抢了饭碗,而是自己转型慢、产品力不足、品牌溢价崩塌,甚至是整个体系的老化。奥迪要想走出困境,就必须彻底放弃对燃油车的依赖,加速电动化转型,更要放下“豪华”身段,真正拥抱中国市场,在智能化、本土化方面加大投入。
如果依然沉迷于“四环正统”论,继续靠降价维持销量,那么等待它的,将是消费者不再为“四个圈”买单。当奥迪四环不再闪耀,当德系光环不断褪色,最终留给我们的,或许只有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