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的第三天,本届车展以“领潮而立,向新而行”为主题,机器人交互、前沿汽车技术自然成为核心亮点。这也将展会从“汽车展示平台”升级为“未来出行科技体验馆”,AI赋能、汽车工业提质,场馆内黑科技处处可见,一起来车展“刷新”!
机器人矩阵亮相
重构现场交互场景
遛机器狗的女子仿妆AI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更化身“智”愿者,为观众提供沉浸式现场服务,从引导咨询到互动讲解……2025成都车展现场,机器人“显眼包”轮番亮相,让观众提前感知智慧生活的便捷与高效。
智能引导机器人为观展用户提供现场服务。
在小鹏汽车展台,小鹏AI机器人IRON以简洁流畅的白色外观盛装亮相,造型极具科技感与未来感。它具备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在交互、运动等方面展现出卓越性能,可实现精准的动作执行与智能的人机互动据了解,小鹏IRON按仿人结构设计,以1:1类真人的姿态展现,其拥有超60个关节,可模拟人类站立、躺卧、坐。据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介绍,小鹏机器人整体全身的平衡动作,完全为内置大模型。目前该机器人已在其工厂被投用,计划明年量产面向工业的L3级人形机器人。
小鹏AI智能机器人IRON在小鹏汽车展台亮相。
更具场景化的展示来自“仿妆AI机器人+机器狗”的组合互动。现场,仿妆机器人搭载高精度机械臂,通过先进的AI交互技术,在牵引机器狗完成路径导航,为观众提供标准化、精准化的现场服务。
仿妆AI机器人+机器狗亮相本届车展。
此外,部分机器人还参与到现场互动环节,通过智能问答、动态演示等形式,搭建起科技与观众之间的沟通桥梁,进一步丰富了展会的沉浸式体验。
汽车工业科技集中爆发
作为中西部车市的重要风向标,本届成都车展集中呈现了汽车工业在电动化、智能化、补能体系三大领域的共性突破,众多品牌的技术布局呈现出“聚焦用户痛点、强化本土适配、构建生态闭环”的共同特征。
在电动化与补能技术领域,各品牌均以“解决续航焦虑、提升补能效率”为核心方向。
比亚迪推出“兆瓦闪充”技术,直指新能源汽车补能慢的痛点。据比亚迪汽车官方公众号5月发布的官方消息,比亚迪率先推出的“兆瓦闪充”技术,实现全球量产最快充电速度“闪充5分钟,畅行400公里”,彻底解决了用户的充电焦虑,让充电功率迈入“兆瓦时代”。
兆瓦闪充技术的突破性在于“全场景适配”。首创“智能升压”技术,搭载车辆可全面兼容现有公共快充桩,让用户充电不挑桩、桩桩都能充;在常见的单枪充电模式下,单枪充电时间较行业水平快45%,充电速度大幅提升;独创“双枪充电”技术,实现充电功率接近翻倍,让公共桩秒变超充桩,充电时间较行业水平快70%。同时搭配“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在室外智能街区的实景演示中,展现出复杂路况下的精准感知与决策能力。
比亚迪推出“兆瓦闪充”技术。
极氪发布峰值功率1.2兆瓦全液冷充电桩,华为数字能源推出全液冷兆瓦级超充解决方案,宁德时代则发布“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等新品,从充电设备到电池技术,形成覆盖补能全链路的技术突破,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奠定基础。
在智能化配置方面,“全民化、实用化”成为主流趋势。比亚迪方程豹钛7、2026款海豹07 DM-i等车型,将原本属于高端选配的智能驾驶功能纳入标配,打破技术应用的价格壁垒。小米汽车携SU7、SU7 Ultra及YU7参展,其智能硬件与生态互联技术深度融入车载系统,提升人机交互体验。小鹏全新改款P7搭载智能扭矩分配、AI温控系统等前沿技术,进一步强化国产车型在智能配置上的竞争力。
传统豪华与合资品牌也紧跟趋势,一汽奥迪PPE豪华纯电平台、上汽奥迪E5 Sportback的“全栈本土化”研发,沃尔沃全新XC70融合中国电气化技术与智能化技术,均以智能化配置贴合中国用户需求,推动智能驾驶从“概念”走向“实用”。
从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服务创新,到汽车核心技术的共性突破,2025成都车展以科技为纽带,串联起“人-车-生活”的未来图景。这场持续至9月7日的展会,不仅是汽车产业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更将通过技术落地与消费引导,推动中西部汽车市场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为全球汽车产业升级提供“中国样本”。
记者:刘杰
摄影:刘杰、潘安琪
视频:刘杰、潘安琪
部分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编辑:张胤、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