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驾驶者们常常面临一个疑问:高温天气下,车辆启动后是否需要热车?对于这一日常驾驶习惯,不同司机有着迥异的做法。有的人坚持原地等待发动机转速降至1000转以下再出发,而有的人则习惯一启动便即刻上路。作为拥有超过十二年驾驶经验的老司机,笔者对这一话题有着自己的见解。
夏日里,随着气温攀升至30摄氏度以上,机油在发动机内的流动性显著提升,与冬季相比,热车所需时间明显缩短。发动机在启动后能迅速达到最佳工作温度,这种变化往往让许多驾驶者误以为夏季无需热车。然而,事实上,忽略正确的热车步骤,可能会对发动机造成长期损害。
正确的热车方法并非原地等待发动机转速降至某一特定值,也不是长时间怠速运转。实际上,这两种做法反而可能加速发动机内部积碳的形成,不利于发动机健康。在夏季,大多数驾驶者通常会在启动车辆后,利用系安全带、调整音乐或设置导航的短暂时间(大约二三十秒)进行热车,这种做法是合理的。
尽管车辆停放一夜后,机油会回流至油底壳,但启动后短短二三十秒内,机油已足以润滑整个发动机内部。此时,驾驶者可以安全上路。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夏季,发动机水温也不会立即达到最佳工作温度。因此,在刚开始驾驶时,应避免急加速,待水温上升后再恢复正常驾驶。若车辆未配备水温表,驾驶者可通过观察发动机转速是否降至1000转以下来判断是否可以正常加速。
相比之下,冬季热车时间则需适当延长。在极端寒冷天气下,甚至需要原地热车五六分钟,以确保发动机和变速箱达到适宜的工作温度,避免因过冷而导致的性能下降。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热车的核心目的都是确保发动机得到充分润滑,并在水温达到最佳状态后,再进行正常的驾驶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