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有个新能源车企高管说了句大实话,结果把自己公司整挺尴尬的。他说现在买车的人大多不懂技术,就是看价格便宜不便宜、空间大不大,还说一分钱一分货。这话一出,网上炸了锅,有人说是高管格局小了,也有人说确实是实情。这事儿反映的其实是整个新能源车市现在面临的矛盾。
现在买车的人确实多数先看价格。像我哥去年买电动车,就挑了辆十多万的,说够用就行。后来才知道这款车电池供应商换过,续航里程差点意思。但他觉得无所谓,每天就上下班开。统计数据也显示,六成人买车就盯着价格和基础配置,比如续航能跑多远,后备箱有没有两米长。但真正关心底盘调校这些细节的人很少。
靠低价走量这条路其实挺危险。去年某个车企降价两万,结果大家反而觉得车质量有问题。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变差了,后来想涨价都难。现在新能源车卖得便宜的,很多都是把零部件成本压到最低,但这样时间久了,车容易出毛病。
头部企业已经在往低价市场挤。像比亚迪去年出了款十万块的电动车,直接抢占市场份额。零跑这种小厂如果只卖低端车,早晚会被挤垮。现在国家还说要重点扶持几个全球品牌,零跑这样的企业别说成气候了,连活下来都难。
企业如果不搞点技术积累,早晚翻车。你看小鹏花大价钱搞自动驾驶,虽然现在还没回本,但至少技术上有底子。而有些企业就是拼装别人的零件,稍微碰上技术升级,立刻就被甩开。配件供应商现在也在偷偷给大车企供货,小厂拿到的都是淘汰品。
最近有报告说大部分零部件厂商都在准备新技术,准备卖给大车企。这意味着明年开始,低价车市场竞争不会光拼价格,还得拼技术。现在很多供应商同时给好几个车企供货,小企业根本拿不到好东西。
现在充电站越建越多,车主需求也在变。有些人开始在意能不能用手机远程控制空调,或者电池是不是更耐用。政府也开始管得严了,比如以后电动车必须符合新排放标准,小厂如果技术跟不上,生产线可能得停。
前两天看到个调查,说七成供应商已经在研发新技术,准备给大车企用。这说明明年低价车市场要变天。到时候如果零跑这样的企业还是靠低价硬撑,肯定活不下去。现在他们的车卖得便宜,但维修成本高,投诉也不少。
有家咨询公司估计,再过两年电动车价格战会转向服务和智能系统。比如充电桩能不能便宜点,车载导航好用不好用这些。反正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卷,小企业要么赶紧搞技术,要么就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