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全新揽境,在中大型家用SUV市场里,它的标签似乎早被“大空间”钉得很牢。5米1的车长、2980mm的轴距,在满足舒适乘坐需求的同时还能轻松装下全家行李,这也让它在 “空间刚需”的阵营里,成为了绕不开的热门选项。
但熟悉这台车的人都清楚,它从不只靠空间说话。长轴距没有成为通过性的拖累,反而通过底盘结构的精细调校,让大车身能应对更多复杂路面。全新揽境也没有因家用定位阉割性能,成熟的四驱系统、1700转就能爆发的峰值扭矩,都藏在温顺的家用表象下。只是这些非显性的驾控实力,不像空间那样一坐便知,得真刀真枪开去复杂路况里,才能品出滋味。
铺装路面:动力强劲,弯道稳如轨道车
本次试驾我们从铺装路面的基础性能开始,首项便是直线加速。无需深踩油门,第五代EA888发动机在1700转时便精准爆发峰值扭矩,动力输出没有丝毫迟滞,更难得的是,四驱系统将动力均匀分配至四轮,即便地面残留着些许雨水,起步时也未出现半点车轮打滑,车身像被稳稳推着走,推背感平顺不突兀,完全不像一台车长超5米的中大型 SUV。
紧接着是紧急制动测试,一脚踩下刹车踏板,反馈线性且紧实,车身没有出现明显的“点头”现象,制动距离比预期更短,四个车轮牢牢抓地,避免了单侧车轮抱死导致的跑偏,安全感拉满。
随后的弯道体验,更是让我对全新揽境的操控刮目相看。切入弯道时,它的底盘支撑格外扎实,车身侧倾被控制在极小范围,没有晃悠悠的笨重感。四驱系统实时调整左右车轮的动力分配,即便车轮有轻微下滑倾向,也能迅速修正轨迹,始终沿着预定路线过弯。
若说U型弯考验侧向稳定性,蛇形绕桩与不等距绕桩则更看重转向精准度与动态响应。快速切换方向时,全新揽境的转向手感轻盈却不模糊,车头能秒懂驾驶意图,没有多余的虚位。连续绕桩时,四驱系统持续介入,在车轮即将突破抓地力极限时,及时调整动力输出,避免了车身“甩尾”或“推头”,即便绕桩速度提升,车身也始终保持稳定,完全没有大块头的笨拙感。
非铺装路面:四驱硬核,复杂路况“如履平地”
离开铺装路面,真正的“性能试炼”才拉开序幕。从波浪路到炮弹坑,每一项都在考验车辆的通过性与四驱系统的实力,而全新揽境四驱的表现,完全超出了家用SUV的常规预期。
首站是波浪路,三个连续起伏的路面本易让长轴距车型出现底盘刮碰,但全新揽境的底盘通过性格外亮眼。停在波浪路最高点时,底盘与地面的最小距离足以应对凸起,缓慢通过全程,没有听到任何“滋滋”的刮擦声。要知道,它的轴距近3米,能在起伏路面保持如此出色的通过性,不仅依赖合理的底盘高度设计,更得益于四驱系统对车身姿态的微调,避免了局部底盘受力过大导致的刮碰。
下一个挑战是双边桥,这是新手最容易犯怵的项目。桥面狭窄,且看不到前方路面,稍不注意就可能蹭到路牙或掉进桥下坑洼。这时我们打开车辆的全景摄像头,桥下的坑洼、车轮与桥面的距离清晰呈现在中控屏上,无需探头观察,就能精准判断路线。
行驶在双边桥上,四驱系统实时维持车身水平,没有出现单侧倾斜的情况,即便缓慢通过,车身也始终平稳,对新手极为友好,要知道,很多车型过双边桥时会因车身失衡导致车轮悬空,而它全程四个车轮牢牢贴住桥面,给足了驾驶信心。
最考验动力与四驱协同的是台阶路。我们还特意将车停在台阶中间,此时路面有明显阻力,且台阶的凸起会增加起步难度。重新起步时,只需轻给油门,1700转的峰值扭矩再次发力,四驱系统将动力集中到驱动轮,车辆毫无打滑或后溜,轻松攀上台阶,没有半点拖泥带水。
而下台阶时,开启越野模式后,陡坡缓降功能自动激活,无需脚踩刹车,系统会智能分配四轮制动力,避免刹车抱死导致的侧滑。整个下坡过程轻柔且平稳,比人工点刹更安全。
最具挑战性的当属炮弹坑,深不见底的坑洼对接近角、离去角与底盘防护都是极大考验。下坡时,我原本担心前唇会蹭到坑沿,但全新揽境四驱的接近角足够大(17°),全程听不到任何摩擦声,底盘在坑洼中灵活调整,即便车身出现明显倾斜,四驱系统也能确保车轮始终有动力输出,没有出现“卡壳”情况。
上坡时,无需深踩油门让发动机“嘶吼”,只需轻给油,动力便平稳输出,轻松爬出坑洼,足以见得它的动力储备与四驱调校的默契。
最后是水坑体验,虽说“快走沙慢走水”,但30公分的水深对全新揽境来说小菜一碟,我们并未刻意放慢速度,而是快速行驶,感受水花溅起的刺激。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防水设计与四驱系统的稳定输出,让全新揽境能够轻松应对雨天涉水或轻度积水路面,日常使用完全无需担心“泡水”问题。
写在最后
全程试下来,全新揽境最打动人的,是它没把“大块头”和“好操控”对立起来。
对大多数用户来说,车不用极致越野,但得能应对突发的烂路,不用秒天秒地的加速,但得开着稳、够安全。这台全新揽境,刚好把这些需求捏合到了一起——日常通勤、带家人出游够舒服,偶尔想试试轻中越野也能应付,这种“全能感”,或许比单纯的“大空间”或“强性能”更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