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当大众和丰田遇上“中国速度”:合肥车间里的一场重组
公交站口边,王师傅晒着烟看天,说合肥那个大众新科技公司最近又进了几批新工程师,听说有一半是搞软件的,不是以前弄变速箱那类。“德国人自己折腾不过来,啥都得靠咱这搭把手。”王师傅咕哝一句,扯着嗓子喊小刘过去看那只落了灰的扭矩扳手。
合肥临湖那边刚下过雨,路面泥点子还没干透。有人问:大众这回真是大动作——在中国设个几千人的研发据点,那规矩听说比总部快多了,一天能开三回会。小区旁去了几个搞电气架构的专家,说要搞CEA那套“神经系统”,把小鹏的经验直接借来让德国人省点力。之前ID.3卖得慢,邻居老赵还笑,怎么德国车也标磷酸铁锂了,这不是北京那边最早领风气了吗?现在售价一压下来,街头能见着的新ID已经多了,群里说今年卖的比去年多一截儿。
顺着维修车间过去,师傅讲,大众心里还是怕拖慢,“这玩意以前一辆车弄个几年才能落地,现在都讲十八个月一个项目。”而谁料连零件存货都赶不上软件迭代,车主马亮说OTA(无线升级)上个月还让中控死机一次,气得他手机导航一路骂娘。手头那台ID.4热车时有点延迟,传说是电脑那头数据跑不动。论坛里还有群友晒自测,众说纷纭,也不知真假。“德国那一套稳是稳,灵下来还是咱中国小鹏这拨人管用。”马亮略带地域口音说,笑着摇头。
配件库那位贺技师还聊起丰田,他说丰田没那么折腾,直接把比亚迪的电池心脏往里装。“你看bZ3,刀片电池,这玩意省心,后备箱少点空间,但续航扎实。”有人提华为智能舱更好用,灯光、自动泊车全套齐,听说仪表软件去年还召回过一回,师傅说这类拼装平台就是“各家功能打架”,用着挺爽,节奏容易乱。“日本人会捞好处,组装得快,但一到下雨天电机联动偶尔会卡,小毛病也难找。”贺技师一边拆电池外壳一边念叨。
上海金山新厂消息是群里车友传的,说丰田24个月能起一整套电池工厂,估计能出跨地区特供版电车。师傅们讲“日本老头子想收自主权”,毕竟中国外包多了怕被掐脖。有人说,这新厂其实就是给东南亚市场预备的,出口走量。
冷门配置里,有个丰田老车主怨去年bZ3门锁还用机械式,说换电池没得远程解锁,累得他大冬天跑售后。噪声控制层面,听说比亚迪那套降噪算不错,“比起老丰田更安静”。车友群浑水摸鱼的也多,不少旧款车主两个月前被群主拉去试驾新车,说对比自动驾驶,“国产的识别路口牛,德国那边慢半秒,经常让奥迪和大众师傅骂两句‘算法还得调’。”有个段子流传,说丰田借华为大脑后,中控界面偶尔跳出中文——日本工程师挠头半天没整明白。
大街上,老销售嚷嚷:“现在买车都看智能电池、车机,用不用油都没人问。”去年的老丰田车友凑习惯烧油,前阵看bZ系列新车,还觉得有点别扭。小区里小李开了把大众ID回来,说现在买零部件也容易,毕竟磷酸铁锂电池市场一扩,“修起来都便宜”,他二手卖车挂网上四天就成交了,价格还算厚道。维修师傅私下讲,德国伙计整合那一套慢腾腾,中国团队一急起来“就跟重装上阵似的,十来月就能推新车。”
有个行业八卦传得广:说丰田和大众的中国研发负责人,去年喝了顿闷酒,各自拎着电脑在合肥酒店现场开会。为啥?德国那套线长,回总部批到天黑;日本这边分工细,“先用后想办法消化”,搞出的新实验车据说市政路灯都能联通,“多半是在中国先踩坑了,后头传回自家总部吸收经验。”
街坊里还有俩传闻:一,豪赌不见得稳赢,师傅老梁念叨“大众这回器官移植,反正是先往里扎针再看能否活下来”;二,丰田那种拼装法虽快,但假若底层软件没打通,时间长了毛病就藏在人车互动里头,小毛病积少成多,售后师傅后悔没多学几招新技术。
今年邻居楼下11号的停车场,bZ3与ID.3并排停着,偶尔有车主对比谁的车机响应快,谁的座椅刮痕多。晚上吃烧烤,群里有人感慨,合肥研发团队比德国总部灵活,业务员传话“这几年电车圈子就是比学赶超,等明年也许哪家又有新花头。”话音未落,师傅手里一根电缆没夹紧,又蹦出火花一闪。
钱庄附近小二手车行,偶尔收来去年那批ID.家族回流车,说是新软件OTA频换,老车主跟不上节奏,索性卖了。丰田那台bZ3则被新进的年轻人买去骑车队,主打智能座舱,谁知端午那天车队导航待机又掉线,调侃这中国制造大脑有时候也犯糊涂。
细说两家巨头怎么学中国模式,底下不少师傅还是有话要讲:“不管谁学谁,最后都绕不开咱中国路况和用车习惯。丰田拼得快,大众赌得狠。”
故事还远没完,群里有人说“下个季度又要有新合资团队进场”,边喝茶边等看哪个品牌先能把这熔炉里蹦出的新技术真用到日常。毕竟师傅们都知道,只有真能适应这中国小区和大晴天泥巴路的,才不怕再熬几个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