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又开炮了。面对镜头,他直言不讳:“中国电动车没什么核心技术,只有产业链领先。”更戳心的是那句:“国产车质量比美国车可靠,比英国车毛病少,但与日本车相比仍有差距。” 这番话瞬间在汽车圈炸开了锅。
魏建军这次火力全开,句句戳中行业痛点。他毫不留情地指出:中国电动车的电池原始技术源自美国,经日本发展、韩国壮大;电机、电控和芯片严重依赖美国技术;所谓的“1200公里续航”实际只能跑600公里——水分挤掉一半。
更引发争议的是他对国产车质量的评价:尽管超越美系、英系车,但日系车仍是难以逾越的高山。这记重拳砸在了所有自主品牌的脸上。
飞象网创始人项立刚立马反击:“贬低中国电动车的核心技术,唯一目的就是掩饰自己的无能!” 在他看来,中国在电池、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早已全球领先。
魏建军敢说真话的底气,来自惨烈的行业现实。过去十年,24家中国汽车品牌接连倒闭,消失的品牌让车主陷入“维修无门、残值归零”的困境。价格战更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前8个月价格战让行业损失高达1380亿元。
“一台车少则赔几千,多则十几万,卖得越多赔得越多”,魏建军痛斥某些车企二十二三万的车直接降到十二三万:“什么样的工业产品能降10万还能保证质量?绝对不可能!” 这种自残式竞争正在摧毁产业根基。
争议背后,中国汽车业其实站在荣耀与隐忧的交汇点:
辉煌战绩:2023年出口量超越日本登顶全球,2024年前9个月狂卖431.2万辆;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国内市场占有率超60%
技术突围:比亚迪刀片电池、蔚来换电体系、小鹏智能驾驶等创新撕开突破口
致命短板:车规级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部件仍被欧美“卡脖子”
正如魏建军所言:“安全和质量都是用成本构建的。” 当价格战逼得企业偷工减料,虚标参数成为潜规则,最终买单的只能是消费者。
日系车神话正在松动。面对新能源浪潮,丰田、本田转型迟缓,市场份额被国产车快速蚕食。但魏建军的提醒值得警醒:日系车用半个世纪建立的可靠性口碑,仍是自主品牌难以企及的高度。
一位工程师私下感慨:“同样的零部件,日本工厂装出来故障率就是更低。”这种体系化能力不是靠营销噱头能追赶的。当国产新势力大谈“冰箱彩电大沙发”时,丰田的混动专利墙已筑起护城河。
魏建军的“唱衰”更像一剂苦药。2024年长城汽车销量滑落至自主品牌第七位,他比谁都清楚技术空心化的代价。但另一边,比亚迪月销超40万辆、吉利星愿单月破3.8万辆的数据,证明中国电车正杀出重围。
“弯道超车”提出仅十年,国产车从“工业垃圾”逆袭成出口冠军已是奇迹。真正的较量不在口水战里——当中国车企用十年时间走完别人五十年的路,此刻恰是放下自满与自卑,死磕核心技术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