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那句“增程式是脱裤子放屁”的犀利发言,直接把技术路线的争论炸上了热搜。他甚至在直播中撂下狠话:“落后低效,长城永远不做!” 但另一边,理想、问界、零跑等品牌靠着增程式车型卖得风生水起。技术理想主义与用户现实主义的分歧,在2025年的车市战场上激烈碰撞。
魏建军的火力集中在增程技术的物理缺陷上:“燃油转电能再转动能,中高速场景效率直接打八折!” 长城研究院的实测数据更直白:相同工况下,自家Hi4混联系统能耗比增程车低1.8L/百公里,高速爬坡时效率甚至高出20%。
在魏建军眼中,增程是“两点之间绕远路”,而混联才是“走直线”的硬核技术。他搬出专利护城河佐证:长城手握1200多项混联专利,三擎九模系统、多档DHT变速器全是独家武器。
可用户不买账效率参数。理想L系列均价35万,单月狂卖4万辆;问界M9四个月销量破3.6万;零跑靠增程逆袭成新势力销冠。当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票时,增程的“落后技术”标签被市场一把撕掉了。
增程车的爆红密码,藏在用户最朴实的诉求里:
纯电体验+无焦虑续航:城市通勤用电,长途加油跑满1000公里,完美避开充电桩焦虑;
成本与体验的平衡:结构简单,故障率低,省下变速箱的钱堆满“冰箱彩电大沙发”,理想把家庭出行场景拿捏得死死的;
驾驶平权:电机直驱的丝滑静谧感,让燃油车顿挫感成了“上个时代的产物”。
2024年数据更打脸:增程车销量暴涨63%,25万元以上高端市场占比超60%。连大众、宝马这些曾经炮轰增程的车企,如今都掉头杀回赛道——宝马重启iX5增程版,丰田汉兰达增程车型箭在弦上。当技术理想撞上用户体验,市场的天平早已倾斜。
这场口水战背后,是两种造车哲学的对抗:
长城派:押注技术长跑,混联是“过渡到氢能”的跳板,靠效率专利筑壁垒;
理想派:用户要的是“无痛电动化”,增程是当下最优解,未来再切纯电。
同济大学教授余卓平点破关键:“增程用更小成本解决用户痛点,市场潜力远超预期。” 而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更预言:“增程将成为全球主流技术。”
讽刺的是,长城自己的销量暴露软肋:新能源渗透率仅24%,远低行业均值,欧拉品牌腰斩,混联王牌Hi4尚未撑起大局。当技术参数在销量报表前哑火,所谓“先进”只能由用户定义。
魏建军的炮轰,与其说是技术批判,不如说是对行业潮流的焦虑。增程未必是终极答案,但用户的选择证明:在补能焦虑未解、充电基建不足的当下,理想们的“现实主义路线”更懂生存之道。
未来终局属于固态电池和超充?或许。但眼下,车企若死守技术清高却忽视用户体验,只会沦为“叫好不叫座”的悲情英雄。毕竟,消费者从不为“热效率”买单,他们只为幸福感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