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一过,车市半年报放榜,几家欢喜几家愁。
集团车企层面,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反超上汽集团,彻底坐稳了“榜一大哥”。尽管吉利与之还有不小的差距,却也是来势汹汹。
新势力层面,还是冠军轮流坐,这次轮到零跑。奈何,这个位子不好坐,爬到榜首就能感受到高处不胜寒——还没坐稳就可能会重重跌落,比如昔日销冠哪吒汽车,如今已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今年的“期中考”成色如何?下半年谁又占据先机?
上半年国内汽车销量格局基本定型,比亚迪、上汽、吉利包揽冠亚季军,彼此间的争夺也异常激烈。
2024年全年,比亚迪反超上汽成为一哥,不过,这是比亚迪在下半年突击的结果。
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比亚迪以161.3万辆的销量仍然位列全国车企第二,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8%。彼时,位居第一的上汽集团,共销售了182.7万辆汽车,不过,其与上年同期相比,则是下滑了11%。
今年排序彻底改变。上半年,比亚迪夺冠,实现销量214.6万辆,较上年同期的161.3万辆再上一级台阶,同比增长33.04%。
上半年销量唯二超200万辆的车企,依然有上汽。可见,上汽的基本盘还在的,短期内也不大可能出现全线溃散的情况。
整体来说,上汽的改革成效初显。去年10月,荣威与飞凡两大汽车品牌正式合并,打响了上汽资源整合的第一枪,5家企业“握指成拳”。尽管屈居第二,但今年上汽却显现出久违的“增势”。
1-6月,上汽集团销售整车批售205.3万辆,同比增长12.4%。今年以来,上汽集团单月销量实现同比“六连涨”,终端零售累计交付220.7万辆。
本以为比亚迪已经是天下无敌了,没想到,在增速上还有更勇猛的。比亚迪的真正对手,或许不是上汽,而是吉利。
吉利汽车今年1—6月,集团累计销量达1409180辆,同比增长47%。基于上半年强劲销售表现,吉利汽车决定将原定全年销量目标上调约11%,由271万辆增至300万辆。
这如同一纸“战书”,由不得比亚迪不放在眼里。
双方的明争暗斗一直在持续。年初比亚迪降价,吉利便以“百万银河补贴价”贴身缠斗;5月,比亚迪突然宣布全系车型“限时一口价”直降,吉利火速跟进:银河E5降价2万,起步价仅8.98万元,星耀8等车型同步下调价格,刀刀砍向比亚迪腹地。
而且,“争夺战”甚至上升到“舆论战”。就在今年6月重庆车展期间,吉利高管杨学良在论坛上突然点名比亚迪,重提“常压油箱”旧账,称其涉嫌排放不达标。比亚迪李云飞则回击“恶意举报”,甚至用“狗咬人”隐喻反击。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新势力的存在,一直不缺关注。只是,新势力销冠往往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今年一季度,新势力销量“一哥”由小鹏汽车夺得,当时交付9.4万辆汽车,理想汽车和零跑汽车以9.3万辆和8.8万辆交付成绩紧跟其后。
到了上半年,却是零跑一骑绝尘。去年同期,零跑销量还只有8.67万辆,但今年上半年就猛增至22.17万辆,直追去年全年29.37万的销量。
有“半价理想”之称的零跑,销量增长主要原因为C系列主力车型和新推出的B系列车型在下沉市场有较好表现。
新势力的“销冠魔咒”,传递到了理想汽车。今年上半年,理想汽车交付量刚过20万辆,但同比增速降至7.8%,其中6月单月销量更是同比下滑24%,至3.63万辆,下滑幅度超出市场预料。
以至于,理想汽车成为当前业内唯一公开调降年度及季度销售目标的车企。6月底的公告中,理想汽车称,将二季度交付预期从12.3万~12.8万辆下调为10.8万辆。
今年5月,理想汽车就提到,将其2025年销量目标从年初设定的70万辆下调至64万辆。据此测算,理想全年目标完成率仍不足1/3。
理想汽车可谓是前有狼后有虎,除了零跑,赛力斯也在虎视眈眈。通过深度绑定华为技术,赛力斯旗舰车型问界M9上半年销售达6.24万辆,带动上半年总销量冲至17.21万辆。值得一提的是,6月问界单品牌交付4.47万辆,首次超越理想。
去年上半年还在垂死边缘挣扎的小鹏汽车,这一次也打了一个“翻身仗”。从全年销量目标完成率来看,仅小鹏汽车完成过半,其年初制定的销量目标为38万辆。去年同期,小鹏汽车还处于“至暗时刻”,销量仅有5.2万辆,但今年上半年高歌猛进,为197189辆,逼近20万辆大关,销量目标完成进度也已超过50%。
如今再看“蔚小理”,昔日的头部阵营如今已分道扬镳。整个上半年,蔚来累计交付了114150台车,根据全年既定目标44万辆来核算,完成进度仅25%。
比销量更难看的是盈利情况。2025年第一季度,蔚来净亏损67.5亿元,与2024年第一季度相比增亏30.2%。
上半年格局已定,下半年重新出发,各大车企磨刀霍霍。
广汽集团上半年累计产量为80.17万辆,与去年同期比较下降 6.73%。单就6月来看,广汽本田、广汽传祺、广汽埃安销量均同比下滑两位数,尤其是广汽埃安同比下滑了22.6%。
广汽需要重振旗鼓。就在近日,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回应“埃安爆雷”时表示,埃安将发布专属B端市场的全新车型形象,加速L4高度自动驾驶车型量产落地。未来,广汽埃安还会争取在合适的时机IPO。集团层面,正推进自主品牌研产供销一体化改革,全面一体化运营即将正式落地,精简高效响应市场需求。
即将晋级独立央企的长安汽车,则发出了一份比较亮眼的成绩单。数据显示,长安汽车销量135.53万辆,其中海外销量29.94万辆。6月自主品牌销量19.53万辆,同比增长3.39%;新能源汽车销量10.08万辆,同比增长57.11%。
可以预见的是,剔除了军工业务,也更有利于长安汽车开拓海外市场。按照长安汽车的规划,今年要实现100万辆的海外销量目标。长安汽车下半年或许还会有新的期待。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有车企在激烈的争夺中黯然退场,也有车企以雷霆万钧之势杀入。
哪吒“债转股”减轻债务以求新融资到位的方案宣告失败,前途未卜。令人唏嘘的是,曾经的新势力“销冠”哪吒汽车,像一艘缓慢沉没的大船,不时传来坏消息,大家都心照不宣看着它逐步走向沉沦。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小米汽车最大的烦恼,不是订单,而是产能。这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让其它车企“羡慕死”。
今年6月,小米汽车凭借“3分钟20万订单”的数据震撼车圈:YU7开售18小时后锁单量突破24万台。加上今年上半年已经取得的超15万辆的交付量,目前小米手握近40万辆交付成绩。
目前小米一期工厂的年产能为15万辆,小米汽车二期工厂按照规划将于7月开始投产,设计产能依然为15万辆。
走到下半年,车企分化加剧,尤其是端到端大模型等智能化“烧钱”技术需要不断投入,有钱的车企会持续加码,实力不济的终将退赛。市场就是如此残酷。
上半年,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技术路线分歧加剧,车企不得不在舆论场争夺话语权,以至于各种阴谋、阳谋共出,最终激起有关部门启动“反内卷”监管。尽管车企们痛恨“内卷”,却又如同囚徒困境般,扣动价格战扳机,大家都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下半年,明面上的“内卷”将收敛,但暗战也将更激烈,搞技术也好,下黑手也罢,成王败寇,只要不被挤下台桌,谁又会在乎用的是什么手段呢?产业大战变全民吃瓜,戏份依然不会少。
下一篇:中国制造,抢滩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