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买了电车的是不是都有过这样的困惑:为啥新车标的续航挺长,可实际开起来,根本跑不了那么多!难道是被车企忽悠了?今天咱就来唠唠这里面的门道。
先得知道,车企给的续航数据,都是按国标测试来的。现在主流用的是 CLTC 循环测试,就是把车放台架上,模拟日常开车的情况,最后算出平均电耗和续航里程。听起来挺靠谱,可这里面藏着不少猫腻呢。
CLTC 测试分低速、中速、高速三个工况,平均速度分别是 13 公里 / 时、30 公里、50 公里 / 时。中汽研的工程师说,这测试方法可比之前的 NEDC 严苛,平均速度更低,模拟市区堵车、等红灯的场景更多。咱都知道,电车有动能回收,在市区走走停停的时候,反而能靠这功能多跑点,不像油车,发动机怠速还耗油。所以综合下来,电车跑 CLTC 循环,电耗比 NEDC 还低,续航里程自然就显得长了。
同样一台车,中国 CLTC 测出来续航 713 公里,欧洲 WLTP 只有 639 公里,美国 EPA 测试因为高速占比大,续航最少,才 548 公里。而且测试是在实验室台架上做的,环境温度规定在 20℃到 30℃,还不开空调。这和咱实际用车环境可差太多了,到了冬天,实际续航可能直接打对折,别提多让人崩溃了。
提车的时候,车上贴的黄纸上其实标了行业平均下降率,冬天开热空调,续航能降 40%;夏天开冷空调,续航减少 15%。全国温差大,大家感受不同,但平均下来,实际续航也就标称的 6 到 7 折左右。
虽说工信部的续航数据不太准,但好歹是统一条件测出来的,能让咱对比不同车型的电耗。不同电车,电池、电机、动能回收功率都不一样,能耗控制也有差别,这电耗区别可比咱想象的大。所以这数据在买车的时候,还是能给咱做个参考,心里有个底。
那怎么才能知道电车真实能跑多远呢?给大家分享几个计算方法。
第一个方法,剩下的续航里程 = 已行驶里程 /(宣称续航里程 * 已耗电百分比)* 宣称续航里程。不过这方法和实际出入有点大,只能做个大概参考。
第二个方法,理论上的百公里电耗 (续航)=100× 电池容量 / 续航里程。这是典型的理论值,实操性不强,因为实际开车哪能这么理想化。
我比较推荐第三个方法,实际的续航里程 =(电池容量 *(1 - 电池损耗率)/ 实时百公里能耗)100 。比如说,电池容量为 60 kWh,电池损耗率为 10%,实时百公里能耗为 18kWh,那实际续航里程就是(60(1-10%)/18)*100=300 公里。这个算法考虑了电池损耗和实时能耗,相对更靠谱。但要注意,实际道路上影响因素太多了。
电池状况就很关键,温度、电量、寿命都会影响它。像冬天,电池活性下降,续航就大打折扣;电池用久了,容量也会慢慢变小。行车速度也有影响,速度越快,风阻越大,耗电就越多。承载重量也不能忽视,车越重,能耗越高。还有堵车、爬坡、天气、驾驶习惯、刹车次数等等,都会让实时百公里能耗在 15 - 25 kWh/100 公里波动,北方冬季可能更高,达到 25 - 35 kWh/100 公里。所以实际续航里程是动态变化的。
除了这些,电车续航里程还能这么算:电动车续航里程 = 电瓶的供电能力(电压 × 容量)÷ 电机功率(W)* 时速 。或者用车辆最大电池容量 x 当前电池电量 ÷ 当前功耗 x100 ,但这里要用车辆当前显示的功耗数据,可不能用工信部的数据。
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明白,电车实际续航受太多因素影响了,计算结果也只能做参考,最终还得看实际情况。但掌握了这些方法,咱心里就有底了,开车的时候也能根据剩余电量,合理调整用电设备,像少开空调,减少急刹车、急加速,尽量延长实际续航里程。
好啦,今天关于电车续航的事儿就唠到这儿。觉得有用的家人们,麻烦动动你们的发财小手,点赞关注一下,祝大家都能财源广进,出行顺利!